绍兴的历史遗迹及古建筑旅游景点介绍
与苏州同为春秋五霸中的古都城的,还有一座常被人遗忘的古城,这就是绍兴。绍兴也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东都(西都为杭州),南宋初期赵构仓皇南逃时也曾建都绍兴。
古建筑城门。迎恩桥位于绍兴古城西郭运河进城口子处,水路进城的西门户,由水门和旱门组成。古代皇帝驾临绍兴,百官迎候在此,故名迎恩门。
在迎恩门外侧,有座很不起眼的古桥,迎恩桥。桥下河流污染相当严重。
越国时代在绍兴未能留下任何古迹。位于府山公园旁的“越王台”可能是唯一让绍兴人想起古绍兴曾经有个越王的建筑。越王台是后人为纪念勾践卧薪尝胆复国雪耻而建的殿堂,后被日军轰炸毁坏,如今的越王台为1981年在原址重建,由山门一个“越王台”和山上一个“越王殿”组成。
越王殿古建筑只是一个空壳,仅是两边墙上画有越王卧薪尝胆的故事而已,不免让人有些失望。
解放路延安路口附近的塔山公园内有著名“应天塔”。应天塔建于东晋末年,南宋时期重建,1910年再被烧毁,今塔为1984年重修,高30米,六边形,共七层。
南宋被金兵追杀逃至绍兴期间,因随同的北宋哲宗皇后死去,临时在绍兴郊外18公里皋埠镇的御茶乡寻得一块宝地安葬,后来的南宋皇帝也都安葬在绍兴。南宋历时153年,共九帝。其中六位皇帝葬于绍兴,还有大量陪葬墓,是江南地区最大的帝陵群,人们称为宋六陵。寻找此宋六陵可真不易,没有路标,车载导航也由于地名太小无法设置,一路寻来,才在一个路口发现。
南宋皇朝本想光复北方后重新迁回河南巩义县的北宋皇陵区,不料南宋皇帝贪图享乐南方天堂生活,不想收复北方,于是便有了宋朝皇陵分处两地的局面。 遗憾宋六陵全部帝陵元代时被军队所盗,珍宝流失殆尽。后来朱元璋下令重建陵树碑,如今只留下200余棵古松,陵墓被政府用来种茶,是为“御茶园”。如果不细看路边一块小石碑,谁也不知这里曾经躺着六位天子。
绍兴会稽山上,还有一处大禹陵。禹,黄帝轩辕氏第六代玄孙,号禹,后世尊称大禹,夏后氏首领。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更有人把绍兴当做是夏朝的开国首都。夏禹治理黄河有功,绍兴人抢先把大禹陵建在绍兴,有何根据无从得知。
会稽山,距市中心约6公里,绍兴的圣山。大禹陵建于会稽山上,由禹陵,禹庙,禹祠三大部分组成。整个陵区,全属后人编造。
绍兴古城,河道密布,构成整个古城的骨架不是宽广的马路,而是众多的河道。而连接这些河道两岸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古石桥。据说绍兴城内有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石桥5000多座!包括500多座宋代,元代和清代重建的古桥,当之无愧国内古桥最多的古城。
500多座古桥中,最古老的古桥是位于八字桥直街东端的“八字桥”,也是绍兴古城最著名的古桥。建于南宋时期,经历了800多年的沧桑风雨。
光相桥,位于古城西北角,元代重建的单孔半圆型石拱桥,除八字桥外另一处最古老的古桥之一。居民区中一处似乎被人遗忘的古桥,旁边就是“黄酒博物馆”。
对大多游客来说,绍兴最出名的不是这些古迹,而是鲁迅故里。绍兴名人辈出,以鲁迅和周恩来最为出名。鲁迅故里,位于古城中心的鲁迅中路,5A景区。全国为数极少,浙江除西湖外第二处免费的5A景区。
整个鲁迅故里景区由鲁迅早年时期居住过的“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三味书屋”, “鲁迅纪念馆”,以及鲁迅作品中层描写过的“百草园”,“风情园”,“咸亨酒店”等组成,中间穿插着一条古建筑商业街。2002年绍兴政府进行整合修复,作为整体的一个“鲁迅故里”,对外开放,凭身份证免费领取门票。
所谓台门,是指平面规整,纵向展开的院落式组合的一个独立宅院,一般由天井,堂屋,侧厢,座楼,团地等组成。是绍兴古城中的典型古建筑构造。鲁迅故居是一座大型的台门建筑,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当时,新台门内共居住着周氏中的六个房族。
百草园在鲁迅故居后面,百草园,周家的一个菜园子,鲁迅童年常去玩耍的地方,因为鲁迅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而闻名。
三味书屋,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鲁迅12岁到十七岁在这里求学,塾师是寿镜吾老先生。三味书屋,是三长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
绍兴鲁迅纪念馆始建于1973年,2003年初改造。别看门面气派,内部陈空空荡荡。
离鲁迅故里很近的咸亨酒店,绍兴的另一处地标。咸亨酒店创建于清光绪年间,绍兴最负盛名的百年老店。小说“孔乙己” 中 “温一碗醇香的黄酒,来一碟入味的茴香豆”,使咸亨酒店深入人心,门口的柜台上还悬挂着孔乙己欠账99文钱的木牌。
咸亨酒店的一层大堂为一个自助式餐厅,全为家常小菜,在选菜台自选,餐桌为传统八人方桌。
绍兴城西南12公里外的兰渚山下的兰亭,因书法名作“兰亭集序”而闻名。东晋时期,时任绍兴内史王羲之,著名书法家的邀请,四十多位全国军政明星应邀汇聚于绍兴兰亭,饮酒,写诗,观山,赏水。
兰亭碑亭是兰亭的标志性建筑,名列中国四大名亭之首,建于清康熙年间。碑上的“兰亭”两字,为康熙皇帝御笔所书。文革时期此碑被红卫兵砸坏,后修复,但“兰”字缺尾。
八角形“御碑亭”,亭内巨型御碑正面刻有康熙的“兰亭集序?全文,背面刻有乾隆帝亲笔诗文”兰亭即事“七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