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在中国古建筑中的作用是什么?
我国建筑琉璃构件首先是实用产生的,实用性大多体现在对建筑结构的适应性上。玻璃构件的类型、形状、尺寸等方面也因建筑结构的位置和功能而异。例如,瓷砖中的切角板瓷砖的横截面通常是1/四个圆形,瓦体按45°斜切一个斜角,这是为了满足瓦陇脊根部的位置要求,在安装过程中将两相拼接成直角。另一个例子是弯腰板瓦呈纵向弧形,就像将普通板瓦折叠到两端一样。它是安装在屋脊交叉口的组件,适用于卷棚屋顶瓦表面。这些琉璃构件依附于结构,在符合结构的基础上发挥其加固和保护建筑的实用作用。它反映了与建筑结构的强烈一致性和准确性。
建筑琉璃构件的多样性取决于其独特的物理性能。与传统陶瓷构件相比,琉璃构件具有抗折、耐腐蚀、耐变色、耐火、耐极冷极热、吸水率低等优点。北魏以前的建筑屋顶多覆盖布瓦,吸水率高。经过长期的雨水冲刷,其自身的重量会不断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的负担,使屋顶容易倒塌,对建筑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但琉璃构件避免了这些缺陷。琉璃制品表面的铅釉层不仅增强了雨水的流动性和屋面的排水效果,而且提高了防风、防火、防雨雪、抗氧化的耐久性。使建筑表面持久,无苔藓无苔藓,起到保证建筑屋顶稳定性、保证建筑安全的作用。玻璃构件的多样性是建筑玻璃实用性的另一个重要体现。
建筑琉璃构件的形式结构主要体现在其整体结构和个体造型上。首先,在整体结构方面,建筑中的玻璃构件呈现出明显的格律体和对称布局。格律体布局中的重要标志是“骨架”的存在,其中九宫格、米格骨式最为典型。明清时期,建筑阳台屋顶的俯视平面图正好是格律体骨架的变形,在建筑屋顶的固定位置安装固定琉璃构件的方法与格律体布局的创造方法相似。由此可见,建筑中的琉璃构件具有格律体的布局特点。
对称布局包括中心对称和轴对称。古建筑中琉璃构件的对称布局多为轴对称风格,即建筑整体“骨架”的左右对称。例如,故宫的太和殿在平面图和具体物体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左右对称布局结构。其次,在个体造型方面,建筑中的琉璃构件个体轮廓也大多呈现左右对称的轴对称格式。其中,建筑屋顶的琉璃脊饰、钩头、滴水等更为突出。形式结构中建筑琉璃构件的这些表现,使建筑整体更加规整有序。
玻璃构件的形象内容丰富,主题包括:几何图案、动物、人物、器物、戏剧、历史故事等。由于其位置不同,这些主题的工艺技术也不同。一般来说,当主题图像作为瓷砖、钩、滴水等砖构件装饰时,主题图像主要是浅浮雕的三维图案,主要是由单独或组合元素组成的合适图案;当主题图像作为建筑屋顶装饰时,主要是堆叠塑料雕刻的三维表达图案,主要是连续和连续的故事图案;当主题图像作为建筑屋顶动物时,脊柱刹车主要是捏模雕塑的夸张三维雕像,以个体组合形象为主...建筑琉璃构件的形象风格深受社会文化的影响,风格往往因时代而异。但总的来说,琉璃构件的装饰形象具有题材丰富、表现手法多样、内容贴近生活、形式灵活生动的特点。
建筑中的琉璃构件具有色彩艳丽丰富、配色形式多样的特点。北魏琉璃构件主要为绿色,明清釉色为黄、绿、蓝、白、赭、棕、黑、天青、胭脂红、鹅黄等。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琉璃构件的色彩体系不断壮大,色彩体系也越来越完善。与布瓦相比,建筑中的琉璃构件显示出色彩艳丽丰富的显著特征。由于琉璃构件色彩的丰富性,决定了其配色形式的多样化。这种多样化主要体现在整体色彩布局和个体色彩搭配两个方面。
在整体布局中,屋顶的“剪边”和“聚锦”最为突出。“剪边”是指在屋顶和屋檐上使用颜色、类型和屋顶不同的瓷砖,以突出屋顶边际线的形式,实际上是一种“边框效应”。清代的“剪边”装饰更加繁荣,位于北京故宫的古华轩是“剪边”形式的代表。“聚锦”是指屋顶上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琉璃瓦拼出图案的装饰形式。它始建于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屋顶上一大两小对称的菱形图案是典型的“聚锦”装饰表现。琉璃构件的个体搭配主要包括黄配绿、蓝配黄、黑配黄、红配绿、黑配白、蓝配黄、绿...所有这些色彩表达都为传统建筑创造了庄严华丽的视觉效果。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封建历史中,传统儒家“礼”制观念形成的封建等级制度根深蒂固。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生活、服装等方面,建筑玻璃构件作为人类社会的产物,必然会受到这一制度的影响。《周礼·考工记》记载:“五色,东方称之青,南方称之红,西方称之白,北方称之黑,天称之玄,地称之黄。黄居中央,象征权力,西汉中期后重土德,尚黄,黄色只能为天子专用。明清时期,皇帝建造的宫殿、陵墓和寺庙都使用黄色琉璃;亲王大厦可以使用绿色琉璃;平民大厦仅限黑色、灰色等颜色,禁止使用琉璃。
《大清会典》载:“康熙二十年议准,琉璃砖、兽件大小不等,共分十种。建筑中的琉璃砖、兽件规制,包括兽件中脊兽的大小、奇偶、数量等,都有具体而严格的规定。由此可见,建筑中的琉璃构件被统治阶级赋予了社会属性,成为皇室的代表,达到了不同于人民、突出皇室权威的目的。在这一层面上,琉璃构件具有象征性的政治形态。
建筑琉璃构件作为一种传统的物质造物,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其文化性主要体现在与传统观念、宗教信仰、社会习俗等的密切联系上。中国被称为五行。传统的琉璃构件五色(青、红、黄、白、黑)与五行(木、火、土、金、水)、五方(东、南、中、西、北)、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相匹配。
刘敦祯曾在《佛教与中国建筑的影响》中指出:“中国古代宗教……它与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佛教是最重要的。“佛教对琉璃构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观音、力士雕像、莲花、忍冬纹饰等佛教形象和图案上。琉璃构件除了受道教阴阳五行和佛教文化的影响外,还体现了建筑脊饰中常见的“忠、孝、节、义”主题、岭南建筑中常见的戏剧、故事主题等丰富的社会风俗因素,都体现了世人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吉祥寓意的诉求。
琉璃构件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和社会生活的物体体现,其造型和装饰必然具有强烈的文化内涵。玻璃构件是中国伟大的造物结晶,是传统陶瓷艺术与建筑艺术的有机结合,突出了中国强烈的民族特色。其生产和设计首先是实用的,然后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审美效果,然后具有认知功能,实用功能相对弱化,现在玻璃构件已成为一种文化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