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特色文化-潮汕特色民居
潮汕住宅是广东省潮汕地区的传统住宅建筑,具有独特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潮汕多人居住在沿江沿海平原地区,经济相对发达。许多民族大多住在这些地方,老县也大多住在一起。因此,城乡居民有强烈的氏族概念,这反映在以祠堂为中心的住宅建筑中。
据清府县志记载:“如果一个人建房子,他必须建一座寺庙,特别壮观。”“雕梁画栋,池台竹树,一定很巧妙。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一切代价。”潮汕农村多聚居,整个村庄都是根据其宗族观念、风水观念、生产生活、防御功能和一些审美观念建造的。因此,潮汕民居的大格局是独特的理想风水生活环境。
在潮汕,农村传统民居的风格多种多样。虽然潮汕地区有许多高层建筑,但一些传统的老式民居仍然保存在农村地区,这些民居以生动的名字命名,如“四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等。
“四点金”是潮汕风俗的独特建筑,因其四角各有一个形状如“金”字的房间压角而得名。在过去,只有富达的家庭才能建造。“四点金”的建筑格局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外围一般有围墙,围墙内有阳城,凿井;大门左右两侧有“墙肚”;一进门就是前厅,两边的房间叫前房;进去是空旷的天井,两边各有一个房间,一个作为厨房,叫“八尺房”。另一个作为柴草房,一般称为“厝手房”;天井后面是后厅,又称大厅,是祭祖的地方。两边各有一个大房间,是长辈居住的卧室。如果年轻一代住在里面,那将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所以潮汕话说“小弟住厝耳”。
潮汕地区农村常见的“下山虎”建筑,又称“爬狮”。顾名思义,“下山虎”的开头真的有点像下山虎和爬行狮。建筑格局比“四点金”简单,比它少了两个前房,剩下的基本一样。由于进出门路不同,“下山虎”有开正门和边门的区别。通常中间不开门,但两边开门,两边的门也叫“龙虎门”,也有开正门而不开侧门的。“下山虎”的形状非常古老。它的前身在广州出土的汉代明器和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隋朝展子虔的《春游图》中可见,其格局与云南白族的“一印”住宅相似。
光滑的大理石铺在天井上,所有的门上都画着壁画。这些壁画的内容不同于“门楼肚”上的花草,而是民间流传的戏剧故事和神话传说,如“穆桂英指挥官”、“仙姬送子”、“郭子仪得宝”等,正厅墙上有一幅长长的壁画,多为“十仙贺寿图”,都取吉祥之意。还有红檀香、蓝柠檬(合称“红桁蓝觉”),这些丰富多彩的绘画使“下山虎”成为一个真正的花园,就像颐和园的走廊一样,到处都有艺术可以欣赏。
“四马拖车”又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四点金”的复杂化。
“四马拖车”整个建筑的各个部分都有其特殊的功能。头进的“反照”是为了遮挡路人和客人的视线,防止房间一目了然。走廊是主人和游客停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南北厅通常用于接待客人,而长辈的重要会议和议事则在二进三进的大厅进行。三进大厅还设置了供奉祖宗灵位的祖龛。每逢节假日,祖宗忌辰,家人要出国,就要开门祭拜或向祖宗“告别”;家人做了伤风败俗的事,要绳之以家法,还要开龛烧香,让他在祖先面前请罪。葬礼期间,后库是停放棺材的地方。一般来说,主楼前低后高,每次增加三级石阶,便于突出主厅,更重要的是不要让前进覆盖后进,确保后进照明。后包是为了保护主楼和防盗而设计的。当然,像这样大规模的房子,大多数人都不在乎。
为保护潮汕建筑艺术,为潮汕民居的传承和发展找到更好的世界。随着新型建筑材料的诞生,潮居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新材料在潮居中的应用,最大限度地丰富了潮居的艺术风格,使原本守旧落俗的潮汕民居焕发出新的风采。例如,明安里、河溪耀明书院是潮阳区铜盂镇阳美村最近建造的潮式民居建筑。遵循潮居的传统文化内涵和风格,保留潮汕原有风格,增添新情怀,体现潮汕民居文化的新千年精神。
潮汕民居是融合中国南北建筑文化精髓的艺术精品。几千年来,它见证了潮汕人对家乡的依恋,对建筑技术的执着追求,继承了潮汕地区的文化基因。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成为岭南文化的继承者,深入学习岭南文化,树立民族自尊、自信和自豪感;在实践中运用,深刻感受岭南文化的魅力;热爱和宣传岭南文化,成为岭南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发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