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福建古籍四大特色
1、稳固性
在古代交通工具不发达的情况下,许多山脉和自成一体的水系使福建成为自成一体的社会经济区。中原建筑文化传入福建时被封锁积累。因此,中原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些概念在北方已经非常薄弱,但在福建一直保持着稳定。许多明清建筑在风格和实践上仍然留下了北方唐宋时期的特点。
建瓯光孝寺大雄宝殿
福建传统民居有三合院、四合院等中原传统建筑形式,也有排屋、土楼、土堡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形式。然而,无论民居的形式和风格如何演变,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共同特征仍然保持着中轴对称、庭院组合、木结构承重系统和坡屋顶。
2、乡土性
福建传统建筑的地方特色不仅体现在空间布局与当地民俗的一致性上,也体现在当地材料的巧妙应用上,如土壤、木材、石材等。福建是山脉,土壤以红壤和黄壤为主,是理想的建筑材料。除沿海地区部分民居因粘土不良而使用石墙外,福建大部分传统民居采用土木结构。以夯土墙为承重结构,建造直径近100米、高10米以上的方圆土楼,是福建独一无二的。2008年,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地方材料与民俗、工匠体系、施工工艺、装饰工艺相结合,形成了福建独特的木雕、石雕、砖雕等装饰艺术。
东山关帝庙剪瓷雕
3、多样性
福建三大方言群,十六种地方话,二十八种地方音。这种由自然环境和历史移民带来的文化交流障碍,形成了福建传统建筑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基础。福建传统村落的布局符合地形,适应气候条件,或依山傍水,或组合或分散,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景观效果。福建各地的传统建筑,从总体规划、平面布局,到墙面处理、装饰细节,都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闽中传统建筑-入口为高台基的茂荆
4、融合性
福建文化不是一种封闭的地方文化。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代,它都通过海外交通和各种文化交流,广泛吸收国内外优秀文化,并将自己的文化传播到东南亚等国家和台湾。
从宋元开始,在国内外贸易过程中,外国海商将许多异国建筑带到福建。鸦片战争结束后,福州、厦门成为“五口通商”港口,各种西方建筑纷纷涌入,沿海地区逐渐到达大陆。福建有1500多万人居住在海外,东南亚国家的建筑形式也将传播到福建。比如泉州有各种宗教建筑并存的景观。厦门鼓浪屿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闽南建筑方言被称为“五脚基”的街头骑楼。福建受海外文化影响,福建的民居建筑明显体现在福建。
黄氏花园,厦门鼓浪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