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古村落古建筑群的明清文化
因参加一个采风活动,来到了岭南颇具盛名的南社古村落,行走于古村落里,那份雅致与幽远,常常使人心醉神迷,走在那略显斑驳的青石板铺就的村道上,在现实与古朴的时光交错中,令人陡生了几分神秘与敬畏。远离了都市的喧嚣,独自静听内心的声音,在错落有致的村落间,感受着历史深处那份久远的回响与宁静。
南社古村落已有800多年历史,古村现存祠堂达25间,民居达200多间。建筑为三间两进院落布局,与祠堂相比,显得朴素实用,但仍有灰塑、木雕、石雕等艺术构件装饰。这些融家庙、水坊、古井为一体的古建筑群落不仅保留了较为完整的明清文化,而且还成了考察早期珠三角地区水乡居民生活状况的鲜有的依据,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村内古建筑众多,地理独特,一派桃花源风光,该村明清期间初显繁荣,人才辈出。村中有一棵古榕树,已有600多年历史,据陪同参观的一位大叔说,小时候听老人说,这棵树很是通人性,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的铁蹄踏入村中之时,古榕树竟全部枯萎了,而等抗战胜利了,竟又绿了,重新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尽管这是一个带有些传奇色彩的故事,却也使这个古村增添了神秘性与历史厚重感。这样看去,那其中的一块砖、一片瓦、乃至于每片树叶,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都能够照古烁今。
缓缓走在陈旧的青砖路上,古朴与现实让人迷茫,有的砖石已经很破旧了,墙面上也长满了苔藓,在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中,路面坑坑洼洼,墙砖有些风化也十分严重,但置身其间,只有自然的声音,甚是亲切。印象最深刻的是它的村巷,巷子幽深而静谧,巷子并不宽,大约能容两人并行,独自行走在长长的巷子之中,仿佛走进了历史深处,迎面走来一对男女,撑着油纸伞,深情款款,含情脉脉,擦肩而过,只是那一瞥,便已心领神会,往来成古今,只有那低头的美,成了永恒。我无法想象古村落往昔辉煌与繁庶,但那样的景致,那份始终居于心间的情调,却是不会变的。
同行的一位友人竟生出这样的设想,倘若能住在这样的地方,我们的心境又将拥有怎样开阔的境地啊!是啊,其实这样的古朴,真正适合的应该是留存于心间的那份洒脱与自在,作为一个匆匆的过客,面对一块块陈砖旧瓦,唯有留恋与赞美了。
在红瓦青砖之间,行走却是一种与景致无关的幽幽然,行走在南社古村落,与其说是观赏,倒不如说是一种心灵的旅行,更是对古文化的一次追寻与触摸。那些略显破旧的老屋,承载着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过去,更是对未来的无限期望。眼前恍然间出现了当年岭南人民那勤劳善良纯朴的生活风貌,尽管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可它们还在风雨中,向过往的人们倾诉着那些历史变幻中的人事沧桑与岁月变迁。
从来没有想过,这里的青砖残瓦会将我如此吸引。我不知道那些破裂的墙壁里有着怎样的神韵期待我的解读,我想这应该就是南社所蕴藏着的文化传承的历史魅力,无论以何种方式,认知和延续这种古老的历史与文化,由此散发出的光彩都是令人陶醉的,也是最为醇厚浓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