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高雅奢华的门罩文化
徽派建筑的大门是整个民居的重点,门楼设计是徽派建筑的亮点之一,徽州当地有“千金门楼四两屋”的说法。门楼、门罩是房屋的脸面,可以有效的从侧面反映出此间主人的家业、职业、家丁多寡程度以及价值取向和治家理念等信息,同时更能够彰显主人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等。
门罩与文化习俗
在徽州,没有相同的村落,也找不到雷同的门。门楼设计与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时代特色,凝聚着徽州的文化内涵,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理念和完美的工艺。
“宁可内简也要外奢”是徽州人的普遍心态,因而,徽州民居都很重视门罩的装饰。门楼是一户人家贫富的象征,故名门和富豪的家宅门楼建筑特别考究。“门第等次、“门当户对”中的“门”即为门楼。门楼的建造,需要向外人展示自己高贵的门第,以及祖上余荫或自身的优越之处。
门楼与风水
造宅安门之事浸润着浓重的传统风水文化,无论造门时间朝向,还是周边环境如何,都与阳宅风水相关联,风水中杂糅了几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繁杂且神秘。在笃信风水的徽州先民眼里,门是具有神秘色彩的,是一种精神寄托,既可以给家人带来幸福吉祥,也可以带来灾祸。
人们在造门时费神费力,慎重讲究,以求镇宅避邪,趋吉迎祥。徽州古民居宅第中常见的宝葫芦、斜门、泰山石敢当以及门头上的剪刀、照妖镜等,无不是人们借助于风水观念而赋予门以趋吉避邪的意义。有些豪门大宅在大门左右各放一对石狮子或一对石鼓,以求驱邪保安。
门罩的风格与形式
门楼顶部通常为挑檐式建筑,门楣上有双面砖雕,一般刻有“紫气东来”“竹苞松茂”的匾额等。斗框边饰有花卉、蝙蝠等吉祥图案,有锦上添花之美感。
门罩是用砖贴着墙面砌出来,顶上覆以瓦檐,竖的是柱,横的是枋,有一些门罩还有斗拱层。
门罩的大小,繁简也有很大差别。简单的门罩只有两根贴墙的短柱,中间有一道横枋,整个门罩出檐很小,只带很少的砖雕。复杂的则有多层梁相叠,梁枋上全布满了雕饰,成为贴在门上的一件砖雕工艺品。
1.额枋:处于斗拱之下,似门楼上比较显眼的部位,称之为“通景”。它是以砖雕的整体形象布局,如同一幅绵延不断的风景,因而得名。大多采用浮雕,透雕,圆雕等方法综合运用,使砖雕的层次最多达六七层。在纹样的题材选用上,多充满故事情节的人物造型,构图丰满,形象生动,不厌繁复。
2.方框:位于额枋之下,在门楼中成组排列装饰,有二个,四个或八个不等的方框组成。其纹样的主题相对独立,互不联系。
3.元宝:因形如元宝而得名。根据情况选择有二个,四个或八个不等组成一套元宝装饰。但每一个元宝的图案都是独立的。
4.挂落:是位于柱于枋交界处的建筑构件,由边框,棂条和花芽子等组成。其挂落的边缘有方的,圆的,以及八角的等形状。花芽子则多镂空的花鸟雕刻,分置在挂落底边两角。
5.垂花:是指垂花门上的对称装饰,因状如向下垂挂的花而得名。垂花门是具有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特色的建构,其雕刻精致,每个部位都有所不同。垂花,似用于垂莲柱上的装饰,有莲花瓣,石榴头,串珠,绣球或花篮等多种造型,因其均为倒垂形式,观之宛若一对含苞欲放的花蕾。
6.匾额:是门楼上镌刻的文字招牌。通常似在字的四周刻有花卉,寿字等纹饰。
7.雀替:似古建筑中枋与柱相交处的托座。从柱头部分挑出承托其上之枋,借以减少枋的净跨度,并起加固和装饰的作用。
砖雕与装饰纹样
徽州门罩上的砖雕主要体现在额枋、方框、元宝、雀跃、挂落、垂花等。砖雕雕刻工整、线条流畅、主题突出、层次分明。
门罩上的装饰图案,有花鸟、人物、戏出、生活场景和吉祥纹饰等。每一种装饰纹样都代表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民间传说
据说当年朱元璋攻占徽州后,时常外出求贤人、访名师。一日朱元璋又出门拜访贤士,半路遇雨,于是在路边一户人家的门框下避雨,其时风急雨斜,虽有门框遮拦,但还是被雨淋得浑身湿透。多年后,朱元璋做了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一次批阅徽州人关于建造房屋事宜的奏折时,想起当年在徽州避雨时的尴尬场景,于是朱笔一挥,规定徽州人建房时要加盖门罩,以起到遮风拦雨的作用。
徽州能工巧匠并不机械地执行皇帝的命令,而在门罩上饰以图画、彩绘,并配以水磨青砖雕刻,使之既然美观又符合皇上旨意,并代代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