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文化之北京四合院
作为具有强烈民族文化特点的中国古建筑,四合院是最为基本的元素。居住更是作为一种有形的文化,处处反映着社会、家庭的结构、宗族理念、民间风俗、宗教信仰、艺术等民族所特有的艺术内涵。北京的四合院更是作为最具有代表性的四合院建筑,充满了了无穷的魅力。每当你走进一座古色古香的北京四合院,你的心灵会产生清新爽朗的感觉,这就是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观念的最直接的体现。
北京的四合院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宗法血缘制度的体现,其核心内涵就是儒家的礼,以及世俗的宗教和民俗。四合院的基本格局是有坐北朝南的正房和坐南朝北的南方一激东、西厢房为何而成的南北稍长,长方形封闭式庭院。庭院的大门一般都开在院落的东南角上。从外院经过一座精致的垂花门,便进入了方阔的主院。北面的正房称“堂”,大多为三间,严格遵守“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的等级规定。正方的开间和进深在整个四合院中尺寸最大,体量也最大。正房左右接出耳房,耳房前有和厢房的北山墙围成的小小角院,静谧安闲,故耳房常用作书房。这种一正两耳的格局被称作“纱帽翅”,蕴含着将来这家人将来有步入仕途的子弟。院子两侧的厢房,前檐不许越过正房的山墙,所以在视觉上院落长度按比例适中,空间感舒适。厢房作为后辈的居室,是按照中国传统“尊卑有序”、“内外有别”的礼制,正房为尊,东厢为长,西厢为次,倒座为宾,杂屋为附的规矩而定的。正、厢房前有廊,和房屋转角处的抄手游廊与垂花门连在一起围成了环廊。走进垂花门便可以不必经过露天,随意走进正房或厢房,亦可以在廊中欣赏庭院中的树木花草,听雨、赏雪,亦可以在廊边的坐凳栏杆上闲坐小憩。正房的后边,有的建有一长排“后罩房”,或为居室,或为杂屋。
这种封闭式的院落具有很强的防卫性和私密性,且对称整齐,布局规矩,处处体现着中国传统礼制和长幼尊卑。庭院中种植的石榴、紫藤,陈设的鱼缸、盆景、鸟笼,以及在充足阳光下慵懒的花猫,小狗无不构成了一幅恬淡、典雅、宽敞、舒适的环境,即便坐在屋中也能看到天、地、花草树木,即可与自然对话,又可享受天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