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门前的—三马子
上马石,是在曾经老北京王府、四合院大门口左右两边,对称放置,归于一种特别的建筑附属物,用如今的话说,就是“建筑配套设备”,它的首要用途就是为了行人上马便利,其次,也是这户人家身份地位的象征。
在古代,由于交通工具的束缚,一般人家出门大多都靠“腿儿着”(腿儿着,北京话,步行的意思),但有钱人家就不一样了,他们有一种纯天然、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那就是马,虽然说骑马的速度比不上如今的汽车,但在当时也算是高档交通工具了,因为马,所以上马石的用途就产生了,大家在上马、下马的过程中,都需要上马石的参与,用于来上下马,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上马石的庐山真面目。
这是规范样L式上马石
带满雕琢吉祥图案的官式上马石
还有这种最常见的长方形上马石
上面说道,上马石的主要用途是为了上马便利,而其他一个效果,就是间接体现出这户人家的社会地位,诸如用汉白玉做的上马石,人家这都是“高配”。
有看客会问了,他下马之后,马栓哪儿呀,栓电线杆子上是吗?那你可真想错了,栓马的地方可很有讲究的,你不信,那就让你看看传说中拴马石和拴马桩。
这种是预埋在墙里的拴马石
这种是独立在门口的拴马桩
当然了,经济基础不好的人家,也有简单的拴马桩。
有了这拴马桩,保准你的马丢不了。
我们说完了上马石、拴马石(桩),我们再来聊聊下马石,有看客可能会问,上马石不是也能下马吗?怎么还有“下马石”?我在这儿解释一下,我这儿所说的“下马石”,实际上是一种礼仪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在古代如路过或要去的重要的公共场所,如太庙、帝王庙、孔庙、皇陵、国子监等,全部骑马的人,不论是官员或是老百姓,一概下马步行,以示尊敬,就算你是官居一品,你走到这了,该下马也要下马,啥!你说你不下?那可不行,我说你真没这个胆子,你没瞧见吗,下马石的字可都是皇上亲笔写的呢!
下图分别是1931年历代帝王庙门前的下马石与清《古今图书集成》中的历代帝王庙总图,大门前照壁两侧的就是下马石。
人家这下马石还采用了满蒙汉三种文体书写,你看人家古人想的多具体,就是为了让大家都能看懂,绝对不搞特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