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徽州文化与景德镇浅绛彩瓷绘
景德镇是中国的典型移民古镇之一。徽州毗邻景德镇,其地域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在徽商与景德镇的商业流通中,徽州文化也在不断推动景德镇陶瓷艺术和经济的发展。而近现代景德镇陶瓷艺术中极具文人意识的浅绛彩瓷绘,也是在徽州文化和新安画派的影响下逐渐产生的。
景德镇是我国最早形成的几个古老的典型移民城镇之一,在宋时就与佛山、汉口、朱仙同为四大名镇。自古以来,艺术都与经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景德镇陶录》中就有记载:“景德产佳瓷,产器不产手,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也正显示了景德镇的经济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其中与景德镇毗邻的徽州就一直不断推动着景德镇经济和陶瓷艺术的发展。明清时期南方经济多由徽商把控,当时便有“无徽不成镇”的说法。徽即徽州,为如今歙县、祁门、黟县一带。尤其源自祁门的昌江更是景德镇重要的水上交通路线。景德镇在与徽商的商贸流通中不断扩大了其知名度,促进了经济和陶瓷艺术的发展。甚至近代陶瓷艺术中的文人意识也是受到了徽州文化和新安画派的影响逐渐产生。
清末,由于清廷内忧外患,御窑厂难以自支,匠人们大多难以生存。自乾隆以来,一直兴盛的具有富丽风格的旧粉彩也开始慢慢衰落。为了适应市场与时代的需求,景德镇的匠人们开始新的技艺的尝试与创新。其中就涌现出一批技艺高超的匠人,将黄公望“浅绛”的国画用料置换为陶瓷用料,在瓷上进行彩绘。而身为徽州人的他们还吸收了新安画派的风格,用国画技法在瓷上开始了大写意、小写意或工兼写的一系列创作。题材范围也极为广泛,涉及人物、山水、花鸟等各个方面,且瓷本绘画中颜色釉的特性表现出了不同于纸本绘画的独特效果。最初程门、汪友棠等人多用“浅绛”黑料进行创作,但因当时粉彩的彩釉风气仍占据市场主要地位。于是程门等人以水墨勾画轮廓,再染以淡赭和花青、草绿、淡蓝及紫色等,用低温烧成一种不同于粉彩的低温彩釉。而这些由徽商组织生产的浅绛彩瓷也由于深具文人画风受到当时社会的追捧,迅速风靡市场。
浅绛彩的出现和盛行都离不开徽州人,甚至后来祁门人康达创办中国陶业学堂还曾请人专门教授浅绛彩。而且根据统计,当时景德镇素有盛名的瓷艺名家中徽州籍的皖南艺人足有三分之一。其中在浅绛彩瓷画的著名艺人中,除程门外还有王少维、金品卿、汪友棠、程立清、汪晓棠等人。这些来自徽州的匠人们都曾深受徽州文化与新安画派的影响,由于他们自身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各自的师承关系,所以他们大多单独创作浅绛彩绘并在题款中留下自己的姓名与诗句,打破了之前唐英时期景德镇文人瓷画瓷绘题款的格式化风气,使瓷画具有诗书画印相融的文人画效果,呈现出了独特的文人气息。其中程门学生汪友棠更是博采众长,身为徽州人的他既深得新安画派的精髓又师法自然,画路极宽,作品涉及山水、花鸟、人物等方面,风格华丽沉静,极具文人风骨,没有丝毫喧嚣浮躁的成分,这一点即使是后来的珠山八友也很难达到。
景德镇传统的陶瓷艺术尤其强调技术的重要性,注重技术熟练并进行分工制作,认为陶瓷装饰绘画只有通过技术才能表达艺术美。《景德镇陶录》就曾记载有“为陶务作二十有三”“户有工、工有作、做有家”。在浅绛彩出现之前,景德镇陶瓷创作多是工人分工合作。尤其旧粉彩更多为清宫御烧,工艺繁碎。一般多为工人分工合作的产物,且大多只专工一种题材。工匠艺人必须完全遵从上层社会的审美需求进行制作,有着严格的绘画内容、风格及用色的限制,很难表现出艺人独特的个性。而浅绛彩则是匠人独立完成,从国画中汲取营养并以诗书画印的方式在瓷器上自由表达,这种新的创作方式影响了当时景德镇的大量陶瓷艺人。包括后来的珠山八友中的王琦、王大凡等人就曾画过大量的浅绛彩作品,其中王琦早期更是以彩云轩的斋号创作出很多浅绛彩瓷绘的精美作品。尤其在浅绛彩引书入画的方式流行于市场后,促使当时许多书画名家也投入陶瓷创作。如海上画派的名家张熊、王震等就曾在这一时期进行过陶瓷绘画创作。其推动了中国近代以来陶瓷艺术发展的巨大转变,同时也促使景德镇的陶瓷画工画和文人画之间的界限逐渐消失,开创了后世陶瓷文人画的先河。
陶瓷艺术在传统的艺术分类中属于工艺美术。浅绛彩瓷画在以程门为首的徽州匠人的创新下,使文人画融入瓷上表现中,让陶瓷装饰创作手法从受传统约束的图案型装饰改变为自由式的绘画创作。浅绛彩瓷绘在突破传统陶瓷艺术的装饰性、工艺性的范畴下,把陶瓷艺术和传统文人国画进行结合,打破了过去局限于传统风格的陶瓷绘画,并在瓷本上以朱红印进行题款、纪年。浅绛彩瓷绘将陶瓷作为国画的另一种特别载体,将国画技巧进一步融入瓷绘装饰工艺,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文人画意识,推动着瓷画从此渐渐由一种装饰工艺技艺转变成独立的创作艺术,陶瓷彩绘也逐渐代替陶瓷器型成为陶瓷艺术的主要表现方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徽州在商业上对景德镇陶瓷业的影响日渐甚微。浅绛彩本身也由于施釉彩较薄和低温烧制的工艺原因,作品容易脱彩、不易保存且保存起来也不如粉彩色泽光亮的弱点慢慢显露出来,渐渐退出了市场,但是浅绛彩与那批徽州匠人永远在中国陶瓷的历史中闪闪发光。因为在特定的历史与文化环境中,积淀了徽州文化内涵的他们开创了釉上彩绘的新风貌,拓展了陶瓷艺术的表现空间,使景德镇形成了文人瓷画的新面貌,不再流于“匠气”,将景德镇的瓷绘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