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一样的常府街古建筑竟是两江总督旧宅
常府街是南京城区内一条繁华的街道,路两边高楼鳞次栉比。然而,在沿街现代化建筑背后,竟然隐藏着一座青砖小瓦、翘角飞檐的清代古建筑,这就是常府街24号古建筑。这座老房子已经被列为秦淮区不可移动文物,但其身份却是一个谜。昨天,南京文史研究者王重阳告诉记者,他基本上弄清了这座老建筑的“前世今生”,这里可能曾是两江总督的住宅。
繁华闹市中的精美古建筑
从常府街上走几遍,你都无法找到“常府街24号古建筑”,因为它藏身临街居民楼后面。常府街北侧公交车站后面,有一条小巷子,走进去,就能看到了这栋古色古香的老楼。
古建筑位于两栋居民楼之间,比居民楼的一楼略高。古建筑为单檐歇山顶,蝴蝶黑瓦铺面,正脊中部用板瓦直立竖排甘蔗脊,两端作传统“富贵不断头”方形回字纹饰、屋顶两侧悬山红漆博风板和悬木鱼保存完好,类似江南园林中水榭和花厅的建筑。木条纹檐板保存较好,可惜门窗多为后加,估计原为四面敞厅,现被隔成多间两层居室,内部建有木楼梯,为多户租客居住。
古建筑外面还堆满了各种花草,停放着电动车,文物保护标志碑放在东侧的窗子下面,不容易看到。
可以推测,在当年,这是一栋建设精美,雄伟壮丽的古建筑。而在南京城东南地区,这样的古建筑极少,周边和其类似的,只有文昌巷里建于清末的李鸿章祠堂了。
常府街24号古建筑大门紧锁,里面住着几户人家。附近一位中年男子说,这里以前好像是一座“庙”,另一位大妈则说,民国时这里做过“跳舞厅”。
旁边是陈立夫兄弟公馆
古建筑位于常府街24号,隔壁的常府街30号,是民国时期著名人物陈立夫、陈果夫兄弟的公馆。古建筑和这两座毗邻的民国小洋楼似乎没有任何联系。
记者了解到,这栋古建筑很早之前就被文物部门注意到了,以前的使用方是“南京饴糖厂”。不过,文物部门也没有弄清楚常府街24号古宅的用途,而将其大概称为“花厅”。2007年全国文物普查中,原白下区的文物普查名单中有这个“常府街24号古建筑”,其类别为“坛庙祠堂”,但没有解开其身世之谜。
距离常府街24号不远处,有一个地名“文昌宫”。清末《金陵省城胜迹全图》显示,当年常府街路北侧的这个地方,有文昌宫、文昌阁,其西边是“常遇春府”,东边有“复成仓”,北边是“传政厅”。有爱好者推测,这个建筑可能和“文昌宫”有关。“文昌”,也就是“文曲星”,是中国神话中主宰功名、禄位的神。文昌宫就是读书人祭拜文曲星的地方。
金陵刻经处曾设在这里
“我对这座看似奇怪的建筑做过研究,初步推测它应该是纪念清末两江总督周馥的纪念建筑——金陵周悫慎公家祠,之前还曾经被金陵刻经处使用过!”在查阅了大量史料后,王重阳对这座古建筑的“身世”做出了判断。
金陵刻经处现在位于淮海路,是由晚清著名学者杨仁山于同治五年(1866)创建的,是近代中国第一家由私人创办的集经书收藏、雕刻经版、印刷及流通佛经、研究佛学于一体的佛经出版机构。
“最初的杨仁山所设刻经处并不在今址,资料记载,它曾三迁其地。”王重阳说,杨仁山最初创办的金陵刻经处是在北极阁,后来迁至杨仁山位于常府街的家中。这个房子是杨仁山租借的原清两江总督周馥的旧宅。周馥曾经在这里司理淮军文案事务。1866年,周馥的儿子、我国近代著名实业家、与南通状元张謇并称“南张北周”的周学熙,就出生在常府街周宅。后来,金陵刻经处又搬到花牌楼附近,最终选址在延龄巷。
王重阳考证,常府街24号,其实就是当年周馥的旧宅,也就是金陵刻经处曾经租住的地方,也就是说,金陵刻经处曾设在这里。
曾是两江总督家的祠堂
周馥,安徽至德(今属东至)人,曾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等要职。1921年,周馥以85岁高龄病故于天津。满清逊帝溥仪赐谥号“悫慎公”。
从“周学熙大事年表”及《周学熙自述》中,王重阳查到,“1933年在金陵常府街私宅建成悫慎公家祠。题曰至德乡贤周公故宅,奉祀悫慎公及吴太夫人神位”。“由此可知,常府街24号最早是周馥旧宅,本来可能是花厅。周馥去世后,周家人将常府街老宅改建成了纪念周馥的家祠。”
王重阳说,南京常府街24号古建筑和晚清名臣周馥、著名实业家周学熙有关,还有可能做过金陵刻经处,但目前仅仅是区级不可移动文物,他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对这处古建筑展开研究,挖掘其更多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