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是实现城市特色的关键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工作都进行得如火如荼,仅短短二十几年间,就完成了西方国家历经200多年才实现的现代城市化水平。
一座座崭新的城市神话般地崛起,还没有来得及深思熟虑,全国就已经有3亿多人口走进城市,200多亿平方米的新房拔地而起;还没有来得及品头论足,全国的城市已经是翻天覆地、旧貌换新颜了。
然而,与城市规划者的理想相反,规划所至,大多数城市的面貌并未变得更加令人满意。放眼望去,像同一条流水线上生产的样板工程一样,所有的新城看起来极其相似,高楼、高密度、大广场、宽马路,千城一面,各自的历史个性荡然无存。
今日看来,古建筑与现代城市融合的关键就是要借助古建筑的保护解决“城市面貌千篇一律”,实现特色化的现代城市。每座城市都应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而这种魅力就来自于独特的建筑,它们是北京的四合院、安徽的民居、福建的土楼、陕西的窑洞……古建筑不是包袱,而是财富,是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是城市的价值,保护好它们,就是保护了城市自己独特的那张脸。上海的石库门就是借助古建筑实现特色城市的典范。
由于城市的不断发展,昔日风光显赫的石库门早已不能满足居住需求而渐渐淡出历史舞台,曾有专家不无忧虑地预言:二十一世纪,上海将见不到原汁原味的石库门了。因此,建筑设计师们力求从保护历史建筑的角度、城市发展的角度以及建筑功能的角度作多方面考虑,要把新的生命力注入这些旧建筑,以符合新世纪消费者的需求。建筑设计师们最后决定,南部地块以现代建筑为主,石库门旧建筑为辅。北部地块以保留石库门旧建筑为主,新旧对话,交相辉映。
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古建筑通通都放到博物馆里供起来,想要真正长久地保护好老建筑,就要在保留其特性的基础上,按现代人的要求对它进行改造,增添一些新的元素,让它的价值体现出来,并得到提升。就像上海新天地一样,让外国人看了觉得很中国化,中国人看了觉得很洋派,上年纪的人感到怀旧,年轻人觉得时尚,每个人在这里都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感觉,那才叫真正意义上的保护与发展。
古建筑的保护和新建筑的营造,都应该因人而存在。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在建筑的新生与消亡之间,得失均衡,实现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