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神域的通道——古建筑的杰作万神殿
万神殿,(又称万神庙、潘提翁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25年,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格里帕建造,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它绝对可称得上奥古斯都时期的经典建筑。公元80年的一场火灾,使万神殿的大部分被毁,仅余一长方形的柱廊,有12.5米高的花岗岩石柱16根,这一部分被作为后来重建的万神殿的门廊,门廊顶上刻有初建时期的纪念性文字,从门廊正面的八根巨大圆柱仍可看出万神殿最初的建筑规模。
在公元120年重建的万神殿(pantheon),被米开朗基罗赞叹为“天使的设计”。万神殿pantheon的pan是指全部,theon是神的意思,指必须供奉罗马全部的神,这也就是万神殿的来历。
万神殿是古罗马精湛建筑技术的典范。它是一个宽度与高度相等的巨大圆柱体,穹顶的直径和内部高度均是43.3米,这样从万神殿的剖面来看正好可以容下一个整圆,而它的内部墙面两层分割也接近于黄金分割,因此它常被作为通过几何形式达到构图和谐的古代实例。
令人称奇的是古人在建筑领域的才华和精确设计。万神殿内宽广空旷,无一根支柱,内部也没有一扇窗,只有穹顶顶部开有一圆洞,它是整个万神殿内唯一的光源来源。
万神殿处于罗马市中心,这里有一个中央竖立着高大的尖顶方碑的喷水池,方碑基座雕有古罗马神话场景,这一喷水池所在地就是罗马万神殿的前庭。
顶部有一个直径8.9米的圆形大洞,这是座神殿的唯一光源,光线从顶部泄下,并会随着太阳位置的移动而改变光线的角度,给予人一种神圣庄严的感觉,这一设计也十分适合宗教信仰的本性。
万神殿上半部的半球形的穹顶,使穹顶墙厚的递减,这更有利于万神殿整体建筑的稳固,穹顶的内壁被整齐划分为5排28格,每一格皆被由上而下雕凿凹陷,不仅使墙厚的递减更为合理,更彰显穹顶的高大,也增加了万神殿内部的美观性。
万神殿是古罗马建筑艺术的杰作。万神殿的基础、墙和穹顶都是用火山灰制成的混凝土浇筑而成,非常牢固。万神殿的正面有一个长方形的柱廊,宽约34米,深达15.5米,有16根高12.5米的柱子,前排8根,中、后排各排立4根,这些柱子都是用花岗岩加工而成。
由于穹顶上的五层凹格是逐级递减,但走到圆洞处豁然一道亮光射下,让人不得不赞叹“那是通往神域的唯一通道”。这也是设计者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
让人不得不赞赏罗马人对古建筑的保护。它就在罗马城市的市中心。通常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现代设计的要求像这样的古建筑恐怕就不存在了,或应被移到某个荒郊野外。但万神殿却仍旧是在市中心的小广场之间,两旁有咖啡店,有地中海式的住户,以及日常生活的小市场中,它就如一个最寻常的罗马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