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仅用三年半建成?探寻故宫明代古建筑的秘密武器!
解锁“故宫文化”,《上新了·故宫》第二季深度揭秘故宫六百年的故事。这档由故宫博物院参与创作,向观众展示了故宫35%非开放区域真貌的文化类真人秀。
透过屏幕,感受到了在这宏伟的宫墙内一器一物,独具匠心,大气精美的文物。故宫博物院的每一处都隐藏着无数秘密,吸引着我们去探索。
故宫经历近600年历史变迁,依然屹立不倒,经历一重重扩建,一次次修缮,无数的故宫人呕心沥血,代代守护,才有今天的遗世珍宝屹立长存。宫墙内的每一砖一瓦,都凝结了无数劳动人民的结晶。
仅用三年半建成的故宫
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故宫这座将近六百年的古建筑,仅用三年半建成,但皇宫前期的备料工作,就要超过十年以上,整个工程动用了十万人之众,让人意想不到。
原本太和殿的柱子是金丝楠木,让人大开眼界的运送方式,在云贵、湖广一带的深山老林,砍伐之后放在河流两边,等运河涨水之后,再将这些巨木扎成竹排,沿着江河一路向东,运到北京。
紫禁城从大规模营建到落成只用了三年半,但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就展开,包括疏通直通北京的大运河,准备木材,将大量工匠迁往北京,十七年前,通过减免五年赋税鼓励南方的人们迁往北京经营生意、开垦田亩,到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大规模营建。用十几年的时间建成千年的功业。
1420年,永乐皇帝宣布迁都北京不久,新修成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因雷击起火化为灰烬。朱棣颁布罪己诏,不再提重建奉天殿。十九年后,正统皇帝才开始重建,此后多次重建。由于审美理念、资金匮乏等原因,永乐时期初建成的奉天殿是现存太和殿的1.9倍。
如今的故宫还有明代的痕迹吗?
明代“一波三折”彩画可用于断代!钟粹宫脊檩上的一波三折,是明代彩画独有的纹样!还有五彩祥云的纹样,寓意着五色瑞光。使用耐久性强的矿物质颜料,加上顶棚被封在里面,保存环境理想。由于冬天保暖性差,明代中后期又进行了吊顶,脊檩彩画上贴上了金箔。顺治时期改造,彩画的纹样变成了龙凤。明代彩画多素简,清代多贴金,金碧辉煌,体现治国理政者的不同理念。
彩画“一波三折”是断定明代与清代古建筑的秘密武器
故宫的地基在明代初建时就已非常牢固,一层黏土一层碎砖,一层一层上来,土质细腻,砖块粉碎,利于承重。为了让建筑更为坚实,宫殿里面还有柱子,柱子下面有柱础,柱础下面还有砖砌的磉墩,磉墩下面还铺了圆木,用于地基的木头长期在水里浸泡,与空气隔绝,没有氧化,所以能够保存至今。这么牢固的地基是宫殿能够墙倒屋不塌的原因。
朱棣到底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功夫,建这个紫禁城呢?为了建一个家......短短的6个字,给这座599年宫城增添了一丝温暖、柔和的色彩,也让观众在这样通俗易懂的表述里,更直观地了解故宫人物的内心,与“古人”达成奇妙的共情。无论在哪个年代,家在人们心里都是最为重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一座座宫殿,一件件文物,无不向我们展示着传统文化的魅力。看那雕梁画栋的建筑,品味宫墙内的美景,探寻历史的故事。
在各种流行文化占据大众视线的当下,《上新了·故宫》第二季更好地契合了当代年轻人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在文化与娱乐的碰撞间,感受历史的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