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没有读建筑系,却成了建筑大师!
高考没考好、成绩不理想,其实也说明不了什么。就像建筑师一定要读建筑系可能是个伪命题一样,建筑学学位证书并不是成为建筑大师的必要条件。在建筑界也有着这样一群没有“学位”的大师们,他们最大的套路就是“不按套路出牌”。
“没文化的日本鬼才”--安藤忠雄
1995年普利兹克奖得主安藤忠雄,就是一个不按照套路出牌的典型。从未受过科班教育的他,创立了一套崭新且独特的设计理论。在成为建筑师之前,他曾是一位拳击手(成绩:23战13胜3败7平手),其后在没有经过正统训练下成为专业建筑师。
对建筑师而言,学历和文凭通常代表的是一种眼界和见识。即便学历本身不是重点,但是开阔的眼界和广博的见识,却是所有合格建筑师应该有的素质。所以,安藤忠雄在大阪府立城东工业高校毕业后,便前往世界各地旅行,并自学建筑。环游够了,眼界开了,1969年回到日本创立了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1976年完成位于大阪府的住吉长屋,是两层高的混凝土住宅,已显现其设计风格,引起了业界的风潮和讨论,随之声明也迅速的累积起来。之后就是获奖获到手软,囊括了包括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在内的一系列大奖。
“现代建筑界的旗手”--勒·柯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城市规划家和作家。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机器美学的重要奠基人,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是功能主义建筑的泰斗,被称为“功能主义之父”。他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赖特并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
但拥有如此强大华丽简历的柯布西耶却并非建筑专业科班出身。当初,如果没有老师的鼓舞,他或许就继承父亲的衣钵做一辈子的钟表雕刻师了。在老师的建议下,1907年柯布西耶先后游遍欧洲后又到埃及、土耳其等地学习建筑,参观了当时最新颖的建筑与众多古代建筑群。后于1917年返回巴黎,同时从事绘画和室内设计,与新派立体主义的画家和诗人合编杂志《华丽精神》,按自己外祖父的姓取笔名为勒·柯布西耶,他在第一期就写到:“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它植根于一种新的精神,有明确目标的一种建设性和综合性的新精神。”
“建筑师中的艺术家”--雷姆·库哈斯
知乎上随便一搜文科生可以做设计吗?多数人给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所以,文科生真的做不了设计了吗?这个时候就需要请出广大文科生的骄傲,第二十二届普利兹克奖的获得者雷姆·库哈斯。没错,他就是大家熟知“大裤衩”(中央电视台大楼)的设计者。
在做建筑师之前,库哈斯曾做过记者和电影剧本撰稿人。或许是受到曾经做记者经历的影响,库哈斯将那种激烈表达立场的方式也贯穿了他的整个建筑生涯。带着这种敏锐的记者视角,库哈斯看待设计的方式更为宏观,在他看来,“每一座建筑就是一座城市”,重要的是功能、意象、符号,唯独不是单一纯粹形式表达。所以,不要和库哈斯谈形式!
“极简大师LESSISMORE”--密斯·凡·德罗
密斯·凡·德罗绝对是大师中的大师,他的设计理念不仅对建筑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整个设计界也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作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少即是多”是他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世界上第一栋高层玻璃帷幕大楼便是出自他之手,他也是包豪斯建筑学校的最后一任校长。
密斯1886年3月27日于出生在德国伦兰德的亚琛市,亚琛是中世纪初西方文化的中心。因家庭经济状况,十五岁时密斯就结束了正规教育,在父亲的雕塑店里工作,学会了石料加工与制作的方法。密斯回忆这段经历曾说:“重要的不是纸上设计的建筑,一块砖才是建筑中真正重要的一部分。”亲身的实践和后期在包豪斯任职的经历对密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延续了包豪斯的风格,他提出了“LESSISMORE”的理念,不得不说密斯设计理念拥有着绝对的超前性,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如今这种“极简风”已经渗透到设计的各个行业中。
“建筑界的隐士”--彼得·卒姆托
彼得·卒姆托-2009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在成为建筑师之前,他的职业是名木匠。不善言辞的他对作品相当挑剔,他的名言是“世界已满载了符号、信息和事物的特征”,所以也没有办法给他的作品定义一个明确的风格,他的每个作品就像是在“讲述一个故事”般,只有身处其中,才能感同身受作品传递出信息,而感受也会因人而异,这也是他作品魅力的体现。
彼得作为“建筑界的隐士”,不仅体现在他对名利的看淡,他更是把自己的事务所开在了人迹罕至的小镇哈尔登斯泰因,据说这座小城只有1000人。无论外界信息如何喷涌,他依旧坚守着对建筑设计的思考,只为做出更纯粹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