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拱——中国古建筑的灵魂
斗拱是中国古代汉族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也作枓拱、枓栱。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斗拱的实例最早见于战国时期中山国出土的四龙四凤铜方案。斗拱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铺作,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称斗科,通称为斗拱。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特有的形制,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份。为了保护房屋的墙体和门窗免受日晒、雨淋的损害,房屋屋顶四周需要有挑出的屋檐,斗拱的作用就是由柱头和梁上伸出支托住屋檐,并将它的重量经过梁、柱传递至地面。
斗拱——由一层层斗和拱纵横叠加而构成,斗与拱之间完全用榫卯连结,不用一根铁钉,充分表现了中国木结构柔性连结的特性。抖拱使人产生一种神秘和莫测其高保真妙的感觉。在美学和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斗拱都足以象徵和代表中华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气质。斗拱中间伸出部仍叫做要头。雕着一个立双式的青色龙头。其两旁的垫拱板雕半立体火焰珠一粒,象徵吉祥如意。
斗栱在中国木构架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它的演变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演变的重要标志,也是鉴别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
斗栱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二、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随着建筑形制的发展,后来的斗拱逐渐变为重装饰轻功能了,越高贵的建筑斗拱越复杂、繁华,成为区别建筑等级的标志。
三、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篮,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四、榫卯结合是抗震的关键。这种结构和现代梁柱框架结构极为类似。构架的节点不是刚接,这就保证了建筑物的刚度协调。遇有强烈地震时,采用榫卯结合的空间结构虽会"松动"却不致"散架",消耗地震传来的能量,使整个房屋的地震荷载大为降低,起了抗震的作用。
斗拱的种类很多,形制复杂。按斗拱在建筑物中所处的位置分为外檐斗拱和内檐斗拱。
外檐斗拱:处于建筑物外檐部位。分为柱头科、平身科、角科斗拱;其中,转角斗拱的结构最为复杂,所起作用也是最大。
内檐斗拱:处于建筑物内檐部位。分为品字科斗拱、隔架斗拱等。
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建筑构件——斗拱,它已不仅仅是美观,还赋予着古建筑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