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之美:仿古建筑材料中的瓦当与滴水
仿古青砖瓦是当代人们为追求古代建筑的古典美,而去仿造古典建筑材料砖块和瓦片而研制出的一种仿古建筑材料。
仿古青砖瓦根据古代砖瓦制造工艺进行生产制作,主要仿制生产唐宋时代,明清时代和大汉时代的各类小青瓦,灰色筒瓦、龙吻雕塑、飞禽走兽雕塑品,瓦当等产品。仿古青砖瓦能够很好的仿制出古典的技艺,具有较强的时代感,砖瓦形象生动逼真。对于建造仿古建筑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
瓦件是一座建筑的帽子,覆盖在屋顶上的瓦片和瓦当隔绝了风霜雨雪的同时,也展现出美丽的线条与姿态。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不同年代的瓦件也展示出不同的风貌与特征来。滴水就是其中十分特别的一种。
在古代建筑的屋檐上我们通常可以看到一排连绵的波浪线。细细看去,圆的是瓦当,而尖的就是滴水了。
滴水,又俗称滴子,位于建筑物屋顶仰瓦形成的瓦沟最下面。在瓦当与瓦当之间所设置的像倒三角形的瓦片,可以导引雨水往下滴,因此被称为滴水。滴水的形象最早出现于唐代的绘画石刻上,而建筑上的实物则出现在宋辽时期及之后。宋辽时期多用重唇板瓦,到了明清时期便渐渐发展成了如意形滴水。
滴水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回流,这样一来可以有效防止雨水对檐椽的侵蚀以及雨水渗入屋内,二来防止雨水对建筑物台基的冲刷区域过宽,从屋顶上流下的雨水只落在屋檐顶正下方的有限区域内,从而较好地保护台基平整和墙基的稳定。
像瓦当一样,滴水的表面也会用许多漂亮的纹饰来装饰。云纹、花草、鸟兽、汉字,滴水的外貌,与它的好搭档瓦当一起,形成了建筑物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不过,滴水和瓦当虽然是相伴相随的好伙伴,却并不是同时出生的。滴水的出现比瓦当至少晚了一千年。这和历史上的降雨量、建筑功能的其他方法、建筑区域差别等因素都有关。不过,虽然晚生一千年,却并不影响滴水与瓦当的配合无间,同为匠师与民众所喜爱。
举目望去,古建筑檐上的瓦当与滴水就像是相伴相生的好闺蜜。古代话本小说里常用“脸若银盆”来形容一个女子的美貌,而与之相反的是,现代人的审美里却更喜欢瘦脸尖下巴。圆圆的瓦当正像是那个圆脸的古典美人,而倒三角形的滴水则正好是尖下巴的骨感丽色。这相伴相生的搭档关系,真是让人忍不住会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