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的文化意义
在全球生态文明时代,中国古典园林对环境保护具有深远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它是喧嚣城市中一片寂静的山林,是红尘中一片清凉的绿洲,是一种绿色启示,蕴含着人类生存的智慧,促进人们诗意地生活。人们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漫步,有天然的兴趣,忘记世界的怀抱,真正呼吸清新,舒适身心,感受和谐,洗心……从而产生超越物质羁绊、回归自然、回归文化的感悟。
花卉和树木是自然的本质,是具有生命属性的园林元素,是建设园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园林和树木开始,展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旨在宣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继承这一文化遗产。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与花木相称。花木体现了园林的生态特征,花木与水、石、建筑合称为园林四大要素。花木滋润园林:用生命的身体装饰园林,使景观充满活力;以变色渲染四季,使景观呈现季节美;以自然的态度安慰人们,让人们放松。中国园林历史悠久。在2000多年的园林实践中,花木景观一直盛开。中国园林在花木造景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以其独特的花木文化而闻名于世。
一、园林花木史话
花木是园林的基本要素,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园林的萌芽期。
商周的局限性可能是最早的花园。局限的人,周围的墙,实际上是田间狩猎的生态花园。花园和花园是中国花园的又一起源,用于种植树木、蔬菜和蔬菜,是一个实用的植物栽培花园。可以看出,古代的局限性、花园和花园都包含了花园的植物元素。
春秋战国时期,庄周梦蝶不仅记载了中国最早的文人私家园林,也说明园内种树自古就有。
秦汉时期,园林花木种植规模较大,不仅品种繁多,而且还有专门的园林,称为园林。
隋唐时期,花木种植在皇家园林中得以长足发展。
到了宋代,花木的选择开始注重色彩姿态,注重植物季相的景观效果。
明代造园活动普遍,私家园林发展,在众多文人的参与下,出现了对园林的专注,其中不乏花木造景的文字。计成是明末杰出的造园家,有《园治》一书,对后世造园影响很大。在《园治》中,讨论了虽然是人作,但万自天开。造园宗旨,花木造景注重诗意的意境,如梧阴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种梅饶屋、移竹当窗,分梨为院等。
清代皇家园林高潮迭起,文人园林成为园林发展的主导地位,施工技能和艺术造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花木品种繁多,栽培技术发展更加发达,花木景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风格。今天的古典园林大多是清代遗存,当时的花木景观风格依稀可见。
经过2000多年的园林实践,中国园林的花木景观一方面提高了技术,在花木选择和种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深化艺术造诣,融合铸造文化内涵,形成独特的花木配置和观赏方法,在充满活力的园林中创造如画的艺术理念。
二、花木诗画情境
诗画情境园林是中国园林的传统,也是园林艺术的精髓。自文人参与园林设计以来,追求诗歌的意义和构图已成为中国园林最独特的艺术特色。
中国园林就像凝聚的音乐和无声的诗歌。中国园林不仅体现了花木的自然之美,而且注重诗意和绘画,注重花木的艺术理念。在传统园林中,花和树木创造的文学情境随处可见,诗歌环境如曲径通幽,禅宗房间花木深;诗歌环境如孤独梧桐深院,锁秋;环境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花木之香最能安慰人心,是诱发幽思、表达情怀的最佳媒介。古往今来,有多少名人雅士陶醉其中,四时吟唱抒情。
花木季节也是文学吟诵的重要材料。春天的桃溪、夏天的荷塘、秋天的菊篱和冬天的梅阁让许多文人陶醉。季节反映了花木的物候特征,是花木景观的重要手段。花木兴衰,四季风光多变,诗情画意。
中国园林的花木具有抒情、言志的功能,植物往往被赋予人格的象征意义,以放松情感,寄托心灵。梅、兰、竹、菊象征优雅文人,被称为四君子,其中:梅孤傲,俏也不争春;兰幽雅,有花中君子之称;竹清雅,气节高贵;菊花坚忍,百花凋零,独放。传统园林的花木配置潜在地表达了园主的精神境界。在花木配置中,常以松柏常青、清新荷花、优雅牡丹、婷婷玉兰、烧石榴、金秋桂花、盛夏紫薇等象征长寿。
中国画以线条为基础,造型简单,写意重,笔墨意味重。园林与绘画相呼应,其花木造型强调古、奇、雅,常以秋枝古木、点苔老梅、清影幽竹等描绘园林。这些花木不仅是园林的主要内容,也是传统绘画的重要表现。园林花木体现了各种绘画兴趣:造型重姿态,配置层次丰富,宾主分明。若以牡丹、山茶、琼花、茉莉等为主景,则以纤草点缀山石,竹林下铺英英地被,令人向往,神往,陶醉其间。垂柳临水水面上,荷渠植在水面上,浅池锦鳞,鸳鸯戏水,构成诗画情境。
江南园林是诗画情境的典范。在城市狭窄的街道和小巷里,在狭窄的小花园里,凿池堆山,种花种林。或者窗前有一丛黄花,或者山上有三五棵古树,姿势、色彩、景观配置都暗合理,就像一幅立体的画卷。园林中的景点在花木的掩映下曲折而深邃,营造出诗意的情境。
花木承天地孕育,雨露滋润,是大自然的精华,是园林中最具生命精神的元素。人们观赏它美丽的色彩,陶醉它芬芳的芬芳,赞美它四时的变化,从而欣赏大自然的亲情。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造诣深厚。系统整理,深入研究,传承发扬。(文字/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