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中对园林古建筑的保护措施
作者列举了国内外城市建设中保护古建筑的大量实例,介绍了各种行之有效的保护方式和设计手法。通过保存、保护、振兴古建筑实现保持传统格局特色和空间构图,适当改善环境,突出古建筑的特色,反映城市特点的城市建设理念。
城市是建筑文化积累的产物,文化古迹遗存是其重要历史实物。我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遍布全国,为数众多,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上千个城镇都面临着如何继承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古城的风貌特色,使古建筑遗产在城市现代化过程中继续保持着生命力这样一个迫切的问题。
一、 保护园林古建筑的意义
园林古建筑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综合结晶,反映着人类文化的成果。丰富多彩的传统建筑是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实物和当时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显著标志。在城市不断更新改造的过程中,如何体现城市的历史连续性,体现文化的传统和积累,体现井然有序的新城代谢过程,古建筑和一切有价值的传统建筑在城市的更新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规划设计使它们在城市建设中能更好的服务是城市建设决策者、设计者需要探讨的课题。在当代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予以充分重视。
园林古建和其它遗迹是研究科学技术发展史的实物。建筑和城市建设是最基本的建设活动,它直接间接地反映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人民可以从这些实物中研究技术与艺术的发展阶段和规律性,分析产生这些变迁的社会、政治、经济诸方面的原因,并作为今日的借鉴。园林古建可以反映多种艺术成就,如雕塑、绘画、书法、镶嵌、堆叠工艺等,这些都为现代建造师、艺术家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资料。有这个借鉴和没有这个借鉴是大不相同的,没有原始的、简单的、粗陋的建筑活动就不可能有现代的、复杂的、精巧的物质世界。没有这些思维、艺术、技术积累的历史台阶,我们就不可能攀登现代化的高峰。保存这些历史台阶的痕迹使我们能看清人类已走过的道路,吸取其对现在有用的部分,从而更好地继续前进。
在城市精神功能的诸多因素中,人们对于凝聚着科学、艺术的成就和人民群众辛勤劳动的园林古建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希望能静心保护,供后人鉴赏。传统建筑文化在城市环境设计中处理是否得当,将成为评定历史古城现代化和规划设计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要有选择地保留其精华―有价值的古建筑和有特色的传统街区,改善不适应现代生活的部分,拆除那些严重妨碍现代生活又没有价值的部分。使之既体现历史的延续、传统的继承,又充分满足现代生活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创造出富有个性的城市面貌。
二、园林古建的环境遭到破坏的原因
城市建设中,常常由于古建筑环境的改变而损害了园林古建的总体形象和环境景观。应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各个阶段中尽可能采取各种保护措施,消除保护古建筑的各种不利因素。
1、 年久失修是使古建筑坍毁的主要原因,特别是那些文物级别较低而维修经费不足的园林古建。限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保护古建筑的技术性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还不能完全有效地控制损毁、风化、在维修中,有时因缺乏有关知识,也易破坏古建筑的原貌。
2、 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对园林古建筑的破坏力是很大的,如地震、火灾、水灾、飓风及工业大烟囱等。
3、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多数是以群体效果体现其艺术价值的,有其严密的逻辑性,破坏其某些局部,就损害了这些群体的价值。古建筑群中的个体被任意拆除时,常使其整体性遭到严重破坏。
4、 后人对古建筑妄加改造、添加、拆改,致使其面目全非,降低以至于丧失了历史价值
5、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览观光的人数超过原环境容量,给古迹带来损害。这种情况在古典园林中尤为突出。
二、 古建筑的视觉保护
人们的观赏活动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即观赏对象本身的空间构图质量和观赏者所处的位置、范围和路线、规划设计的任务就是使上述两个条件协调配合以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
在观赏范围和路线比较理想的条件下,观赏对象的空间构图和环境质量应该满足下列条件;
( 1)最大限度地保持经过历代修葺的格局特点和结构,以使研究者容易了解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真实情况,维修的原则应是修旧如旧、保持原貌。
(2)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的空间环境气氛,包括绿化、铺地、小品、交通线等。保持这些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了解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原始资料。
(3)还有一些古建筑,他们存在的意义仅仅是为了丰富现代城市的建筑景观,其自身的保存也仅仅限于外部美丽的造型。现代建筑的设计要受到该古建筑的制约,并需要与古建筑完美和谐地组成一体。
从观赏古建筑的全景形象来说,总有一些观赏点事特别值得逗留和游览的。要通过设计手段把人们引导到经过选择的最佳观赏点、观赏线、和观赏面上来,并据此需要来调整古建筑的背景和其它协调因素。
选择最佳观赏位置要和观赏角度、光源变化情况配合进行。最佳观赏位置要创造人们逗留、游览的条件,如提供休息设施,美化步行区的环境等。在那些观赏角度不好的位置,可以安排水面或不让游人跨入的绿带。
古建筑观赏的景外视点主要是视廊的保护,空间视廊是体现古城风貌特色的主要手段之一,单幢的或者群体的古建筑尽管保护得很好,但如果它们之间不能与道路、广场、绿化构成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那就仍然不能给人们完整的古城印象。
三、 城市建设中保护古建筑的方法
(1) 室内保护法
极其珍贵的小体量古建筑、雕塑等,在其外面再造一个保护性建筑,使古迹变为室内展品,称为室内保护法。
日本宫城县平泉金堂,始建于公元1124年,经过全面休整复原后列为室内保护建筑,最新设计的庇护建筑带有空调器并有抗震和防火设施。建于公元前197---159年的古希腊帕迦玛卫城上的宙斯祭坛,也是采取室内保护的方式。
室外雕塑在条件许可时可加以适当遮蔽。大同云冈石窟从现存的梁柱孔来看,主要部分的露天石雕当初都是象第5、6窟那样有建筑遮蔽的。当我国经济条件许可时,应逐步恢复原有建筑旧观,使子孙后代长久的看到祖先的艺术精品。与之相应的方法是把露天的原作搬迁至室内,而在原作的位置上换上复制品,希腊罗马就广泛采用此法来保护大理石雕像。
(2)绿带环绕
用林荫带围合是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方式,它为观赏古建筑提供了优美怡人的景外视点环境,保护了古建筑的轮廓形象,新旧建筑之间得以谐调。对于宗教性古迹,绿化则强调了它的深远效果,使她在这个深邃的空间中更具象征意义。
中国古代一向有“深山藏古寺”之说,庙宇建筑大都强调水平深远感,因此它们最好的环境物首先是树木,绿化带环绕式最符合古建筑本质特点的保护方式。以林荫道围合、绿化带环绕,或者以古建筑为核心发展为主题公园。
(3)古建筑的片断和新建筑的组合
如果古建筑只剩了某些片断,如石拱券,柱廊、台基、栏杆等,把这些残断局部砌筑在新建筑中,或加以艺术处理构成新建筑的某一部分,有时竟会获得妙趣横生的动人效果,特别是在旅游或文化设施内,更能引起人们回顾历史,探根寻源的兴趣,也丰富了建筑造型。
民主德国柏林马克思―恩格斯广场上有一栋市政府大楼,它保留了原来旧建筑的门面作为新建筑的立面中心构图,丰富了建筑个体的内容。
总之对保护园林古建筑的重视是基于要保持现代城市特色就必须保护历史城市的轮廓线和古建筑精华这一认识,城市特色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对历史格局和轮廓线保持的程度。许多古城从空间轮廓线出发划定平面上的保存范围。如布拉格、华沙、里加、塔林、爱丁堡、巴黎等,都非常注意保护历史核心区的城市轮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