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之父:没有他,江南美景会毁掉一半
陈从周这个名字,大多数人可能听起来有点奇怪,但你现在看到很多中国古典园林:江苏苏州拙政园、网络园、花园、环秀别墅、虎丘塔、扬州花园、片石山、如皋水画花园、上海豫园、嘉定孔庙、秋霞花园、浙江嘉兴南北湖、杭州西湖郭庄,由他救出。
在建筑界,北梁南陈,北有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南有古园林大家陈从周。陈也被日本人称为中国园林第一人,被美国人称为现代中国园林之父。除了研究古园林和建筑,陈从周也是一个英俊的儿子。他擅长书画、诗歌、散文和昆曲。有人说他是杂家,但他的杂家是大师级的。
2018年是陈从周诞辰100周年。前夕,他采访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阮仪三,并与80多岁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者陈从周先生交谈。
虽然陈从周在园林和建筑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他之所以能被称为一代名人,远不止于此,而是从他的杂学开始。
一路杂学的迷人公子
周一918年,陈出生在杭州城北的青莎镇,是家里最小的孩子。
我父亲是一个生意很好的商人,在京杭大运河附近建了一栋房子。房子很优雅,里面有一个小花园。
花园里有山,有石,有花,有木,陈从周爱花草的感情就是从小在这里培养出来的。
10岁时,陈从周被送到美国人创办的教堂小学学习。母亲担心外国学校的知识不足,并邀请当地的老学者每天教古代诗歌和文章。每天早上,他还会亲自敦促他在帖子里练习书法,这样陈从小就接受了中西合璧的综合教育。
中学时,陈从周特别喜欢读李清照的话。为了了解李清照的生活经历,他还读了李清照父亲李格非的《洛阳著名花园》。这一研究北宋私人景观的重要文献加深了他对花园的热爱。
1938年,陈从周考入杭州之江大学,主修汉语和历史。让我们来看看他令人羡慕的教师名单:哲学史家、大书法家王、一代代词宗夏承涛、书法家、哲学家、政治家马叙伦、著名学者任明善、徐昂等。跟随这些大师,陈从周读了所有各样的书,陶醉于书法和绘画,学习花园和古建筑,自学成才。
从之江大学毕业到1952年进入同济大学教建筑十年,陈从周在各种学校教授各种学科。他在中学教汉语、历史地点、图片、生物学、艺术史、教育史等。
1951年,著名建筑学家陈植邀请他到之江大学上海分部建筑系。
张大千入室高徒,送人字画不收钱
陈从周从小就学习绘画。1946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任教后,他通过大金石家介绍介绍,在上海女画家李秋君的家中看到了长期以来的张大千。张大千看了陈从周的一幅山水作品,立即接受了他做自己的弟子。
1948年,陈从周在上海举办了一场画展。看完作品后,张大千写下了门人陈从周画展。这七个字显示了张大千对爱人的关注和欣赏。
平日里,陈从闲着就会画画,画花鸟兰竹的水墨小品。身边的朋友,甚至刚认识的陌生人,有人向他求画,他就送他。
阮仪三谈到了他亲身经历过的一件有趣的事情。
有一次,他和陈从周去扬州开会,住在扬州酒店。有一天,什么都没发生。陈从周在酒店画画。酒店的服务员小女孩看到了这一幕,在陈从周旁边说闲话:陈先生画了一幅画,画了两幅画。这不值钱!
陈从周听了,也不生气,拿起纸,画上兰花,盖上一章,对旁观者说:你拿去对面看看值不值钱?
街对面开了一家文物店,另一个年轻的服务员拿着画跑了过去。过了一会儿,他跑回来,手里拿着50元的画。当时大学老师月薪只有60元。
其实这个小女孩不懂。陈先生画写意画,看上去随便,实际功夫深。
陆小曼临终前最信任的人
在陈从周的一生中,还有一个民国大人物——徐志摩。
小时候,陈从周瞥见了徐志摩在自己的花厅里的背影,这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见到徐志摩。十几岁时,徐志摩的诗深深地影响了他。
更巧合的是,陈从周和徐志摩有两层亲戚关系。徐志摩的父亲是陈从周嫂子的叔叔,陈从周的妻子蒋定是徐志摩的表妹。这对夫妇的婚礼由徐志摩的父亲主持。
除了他对徐志摩作品的热爱,陈从周因为婚姻关系与徐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张幼仪向他学习绘画,并不时地把徐志摩的遗物给陈从周。
徐志摩去世后,第二任妻子陆小曼经常作为近亲来看望她。陆小曼将徐志摩收集的诗歌、文章和信件汇集成《志摩全集》。当他自己留下来的时候,他请人把它交给陈从周。
通过张幼仪和陆小曼,陈从周获得了许多徐志摩的第一手资料。他花了16年的时间研究和编,编写了《徐志摩年谱》,这是中国第一位具有完整意义的新文学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陈从周在之江大学教书时,接受了位于苏州古典园林沧浪亭的苏南工业学院的聘请,教授建筑史。
每周五晚上乘火车去苏州,周六早上上课。下午和周日早上,他调查了苏州的古建筑和园林,并用尺子笔和相机到处测量和记忆。
陈从周在拙政园过夜,留在忠王府,对苏州典型园林进行了十几次甚至几十次调查。
《苏州园林》封面,201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再版园林路,《休闲供》云:门内有路,路欲曲。房间旁边有路,路想分。今天我们在苏州园林看到的还是可以的。-陈从周
《苏州园林》于1956年出版,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研究苏州园林的作品。与枯燥的学术书籍不同,陈从周在每一个花园和每一个场景的照片下都附上了一句宋词,画面和文字贴切,意境十足。
当时,苏州正处于生产阶段。很少有人关心这些古代园林的遗产价值。陈从周挖掘了苏州园林的美。他还模仿古人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来到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天下。
1956年《苏州园林》出版后,陈从周分别出版了《扬州园林》(1983年)和《说园》(1984年),成为后来园林研究、修复和重建的宝贵历史资料
记录苏州园林的美是一层功夫,陈从周也花了更多的精力修复苏州园林、拙政园、网络园、环秀别墅……
修建拙政园时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在苏州的街道上,陈从周看到了一块洗衣板。他一眼就认出这块雕刻的木板是一件有价值的老艺术品。谈判后,他救了这件艺术品。修复拙政园时,装饰在苏州古舞台上。
贝聿铭眼中的一代大师
贝聿铭是现代建筑的大师。20世纪70年代末,他请人见陈从周。陈带他去扬州和苏州,看老房子,看花园,听昆曲。
在学生阮仪三的记忆中,有一次两位大师去苏州留园:
当陈先生带贝先生去五峰仙馆后面的一系列七个小花园时,他一边走一边示意每个小院子的功能是什么,适合谁使用,如何连接,如何改变风景。结果,在走了这些路之后,贝先生坚持要回头再走这串花园。他还告诉陈先生,今天你告诉我,我意识到中国园林的精致!
贝聿铭在北京设计了一家香山酒店,并在香港成为一家中国银行。他请陈从周帮他提出建议,安排花园。香山酒店建成后,贝聿铭邀请陈从周成第一位留在香山酒店的客人。
他把中国园林盖在纽约博物馆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顶级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购了一套中国明代家具,并想建立一个展厅来存放家具。
明代家具应该放在中国式的房子里,所以有人建议陈从周应该咨询这方面。1977年,美国博物馆专家代表团在上海锦江酒店见到了陈从周。
陈从周一看到这些收藏的家具,指出这些都是工作室里用的家具,橱柜是用来存放绘画的,桌子是用来画画的。他自然想到了苏州网络公园里有一个小庭院,叫做殿春关。他的老师张大千曾经住在那里创作。
根据大都会博物馆提供的图片,陈先生确定了以庙春关为基础的建设方案,并将新花园命名为明轩。他特意带着美国客人到网师园实地考察,向他们展示如何建造建筑、如何放置家具、花坛、假山和半亭。
为了保证美国建设的顺利进行,陈从周先是在苏州东园的空地上,按照1:1的大小做了一个明轩的样品,然后带着建设团队和193箱的部件漂洋过海。1980年,庭院落户纽约曼哈顿大都会博物馆。
《纽约时报》1979年1月报道称,中国建筑史教授陈从周建筑史教授陈从周明轩在美国引起了轰动。施工期间,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多次参观。开幕式结束后,观众络绎不绝。
这样一个小花园引发了全世界中国古典园林建设的热潮,随后在波特兰和加拿大温哥华建设了中国园林景观。
20世纪80年代,陈从周被邀请到全国各地修复古园林和建筑。他还抓住这些机会,逐一修复台州、扬州、苏州、如皋、杭州和海宁的园林。
其中,豫园在上海在上海延续,南园在云南安宁新建,水画园在江苏如皋重建,实现了他晚年最著名的造园三章。
云南宁静的楠木花园是陈从周唯一独立设计、平地建造的花园。花园采用了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受尊敬的楠木,从建筑的梁柱、装饰用的匾额到家具的陈设。
陈从周设计园林,在大地上画山水。他对地形和光线持乐观态度,然后在脑海中构思画面。哪里是湖,哪里是假山。
他喜欢画家石涛和八大山人的画。例如,石涛的假山叠石非常有名。他用这套东西指导工人应该把哪块石头放在哪里。
他用画理来造园,他总说不懂中国画,就造不好中国园。
豫园是上海最珍贵的古典园林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陈从周多次主持豫园修复工程。1986年,68岁时,陈从周再次接手重建豫园东部的任务。
在工地上,他对学生们说:豫园是我的家。阮仪三对老师陈从周修复豫园的故事印象深刻。
当时我家和他家都住在同济新村,每次去豫园,路过我家会喊:阮仪三,来吧,和我一起去豫园喝茶。
有一次,当他到达公园时,他在假山上爬来爬去。看完后,他让我去公园门口买一包香烟,一定要买大前门的牌子,好香烟。
七八位师傅,一人一支烟。点完烟后,陈先生和他们聊天。烟抽完后,他对师傅们说:老师傅的烟不是白抽的。来补沙子,搬石头。当他看到假山堆地不满意时,他用这种方法让老师傅听他的指挥,把假山的石头重新堆起来。
陈从周除了在豫园堆山叠石,修复大厅亭台楼阁外,还在豫园东部搭建了一个古老的舞台。他还特意邀请了昆曲大师于振飞在享有江南园林第一美誉的舞台上表演昆曲。
作为昆曲的痴迷者,陈从周说:我从曲情、表情、意境、魅力中体会到造园艺术与昆曲艺术的密切联系。
江苏如皋水画园是秦淮美女董小宛和江南才子冒辟疆的隐居场所。重建水画园也是陈从周一生中最后一部园林作品。
不管他年纪大了,但他还是在研究水画园的文献,并在现场进行了调查。当地政府与他讨论了设计成本,他拒绝了数十万的设计收入,因为紫翁画没有钱。
(注:陈从周末自称梓翁,自己的书房叫梓室,因为古代梓人有木工和建筑工匠的含义。
陈从周于2000年去世。这位又瘦又高的老人,喜欢穿中式长衬衫和布鞋。他很有文人风格。他一生都以花园为家,热爱山川。没有他,中国很多地方现在都不会那么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