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
古人造园植树善于寓意造景。花木的选择往往与花木的比较和寓意联系在一起,如松劲、竹子的潇洒、海棠的娇艳、柳树的多姿、蜡梅的傲雪、牡丹的尊贵、牡丹的富贵、荷花的如意、兰草的优雅等。夏老师这次给我们讲解的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创作。
古典园林追求意境
中国造园艺术历史悠久,历史悠久。
园林的进步和发展,不仅在于物质技术,更在于人文,更符合人们的精神需求,在于意境的创造。意境的创造源于园林情感空间的创造。在园林发展的早期阶段,重意境的创造。早期的园林是聚物阶段。最早的造园是史书记载的灵台——供帝王游玩,供帝王狩猎游乐。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一些文人志士开始在江南营造以山水为主的景观。到了晚唐,园林开始注重自己的形式,而不是纯粹模仿自然。由于当时山水田园文学和山水画的影响,园林开始注重诗意情感空间的营造。元代典型的园林形象已经形成,造园之风十分盛行。园林空间环境注重神理兼备晚清时期,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到顶峰,注重创造园林意境,表达诗情画意,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园林情感空间的营造起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达到虽然是人造的,就像天开的的境界。十湖茅斋,一方天井,修竹竿,石笋数尺,其地不多,费用也不多。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景,诗中酒中有情,闲中有伴,不是为了我爱竹石,即竹石也爱我。客观的空间环境给了郑板桥丰富的联想,意境无限,回味无穷,仿佛在你面前展开了一幅中国水墨画。这种情感空间给人的感觉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不同的人,不同的季节,里面有不同的意境,同的意境。
创造意境的手法
园名明志
中国传统是文人造园。景观园林多为仕途坎坷或贬官降居的文人修建。参与园林建设的大多数人都是有才华、没有爱心的人才,这使得景观园林更有创意,表达一种理想和兴趣,达到托物言志的效果。比如苏州名园拙政园,取自晋潘岳的闲居赋和灌园卖蔬菜,日夜用餐,以拙者为政,表现了园主王献臣在仕途上被排挤回家,自鸣清高的心情。
园林风景题名园林风景题名也是园林情感空间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园林匾额、题记等最能体现园主优雅的志趣和园林风光的意境。进入拙政园,踏入远香堂,周围环境开阔。你可以环顾四周的风景,面对一池荷花香远益清的感觉,一定会让你心旷神怡;登上绣绮亭,杜甫的诗《七绣相展转,琳琅青银》会涌上心头;另一个例子是西部的扇面亭,只有一两把椅子。它被命名为和谁坐在一起。它借用苏轼的句子和谁坐在一起,明月,微风,我来表达公园主人的洒脱和自我欣赏。不落俗之意;留听阁以观赏雨景为主,取意秋阴不散霜,晚上飞,留余荷听雨声,听雨轩庭院,院子一角到处种香蕉,取意雨打香蕉的声音效果,渲染雨景气氛。
引导与暗示
在古典园林中,为了获得含蓄深沉的效果,就必须采取相应的引导和暗士手法,让人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欣赏风景。这个顺序往往是蜿蜒的走廊、小路、桥梁等。,从而增加了花园的深度感,给游客一种小中见大的感觉。空间对比
在古典园林中,空间对比最常用,形式最多样,效果最好。两个差异明显的空煎相邻,可以突出各自的特点。例如,大、小空间相连,小衬大,能使人产生大空间更大的错觉。公园面积很小,入口处的空间极其曲折、狭长、封闭,但当你走到最后进入公园的主要空间时,会有一种明亮的感觉,突然开放,让人放松快乐。
借山石、水、花木丰富园林空间
建筑、岩石、水体和花木是园林的四个要素,说明岩石、水体和花木在园林中的重要地位。堆山叠石是建造古典园林的重要手段,其师法高于自然。园林中的岩石不同于一般的天然岩石,它既有天然岩石的形状和神,又有传情的作用,古典园林常借岩石表达感情。此外,季节的变化和气候的变化会改变空间的艺术观念,这些因素大多反映在花卉和树木上。花园周围种植了几株桂花。秋高气爽时,桂花盛开,香气袭人,故名闻木香;另一个例子是拙政园的雪云亭,位于一座小山上。除了几棵高大的树,周围还种植了许多蜡梅。每年寒冷的时候,斗雪的梅花盛开,花香与瑞雪相得益彰,是园内欣赏冬景的绝佳场所。
在追求自然美的同时,中国古典园林也赋予了它人性的情感空间。正是由于这种情感空间的存在,园林中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远远超过了自然景物本身。这种情感园林空间会更具感染力,给人更高的艺术享受。(文字/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