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台门重生,蒋家村全力修缮
耐耕堂的书法芬芳,迪萼堂的越剧悠扬……阜阳大源镇江家村建成了文化礼堂特色展厅改造而成,镇文联书画团、戏曲团20多名成员将文化送入台门。
江家村俗称江家门口,是一个有600多年历史的村庄。如今,该村是阜阳最大的行政村,常住人口4000多人。江家走出了许多名人,其中最著名的可能是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原名蒋本虎)。
老房子和祠堂是建造的宗谱。无论我在哪里,我都不能忘记这是我深埋在江家村的根源。这是麦家对家乡的深情告白。
蒋氏祠堂是该村的核心建筑,建于清康熙时期。梁柱牛腿雕刻精美,至今保存完好。2013年,蒋家村启动了蒋氏祠堂修缮工程,最显著的变化是沙孟海、莫言、贾平凹等文学大师写的牌匾。
江家村古建筑遗存丰富,台门25座,多为清代建筑,部分建于民国时期,或姓氏氏命名,或以房屋命名,或以方向和门斗命名,或以建筑形式白墙黑瓦,飞檐翘角,天井里飘散着古传说,曲径上流淌着古韵。特别是建于民国时期的确庆锡光台门,当时有火车、汽车、轮船、自行车、留声机等西方产品。对于习惯了中国图案的工匠来说,如此大胆地吸收西方事物无疑是一种创造性的,具有很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据了解,台门一词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礼记·随着历史的演变,台门的词义不断丰富。江家村具有地域特色的住宅建筑之所以被称为台门,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高台说,它起源于战国时期到西汉时期流行的高台建筑。这种建筑形式给人的直观印象是台阶上的门相邻,隔着街相望;二是清翟颧的流行编辑·《居住》载道:凡高大之门,时俗漫呼称台门,虽不尝以筑土为基础。”
打开台门就是打开厚重的历史书。老台门修缮是江家村创建浙江省历史文化村的主要内容,旨在再现古民居的原始风貌。三年来,江家村按照修旧保护开发的原则,修缮了19座百年老台门,总投资近千万元。
文化礼堂不是指个单独的礼堂,而是一个大概念。蒋家村党委书记蒋顺国说,整个村庄是一个文化礼堂,是村民的乡愁。根据原台门的特点,村里根据一门一特色的文化礼堂特色展厅布置了修缮后的泰基台门、永台门、长台门等6扇老台门,以农具、书画作品、戏曲为主题,使古色古香的老台门焕发出新的活力。
老台门是江家村人昨天的家。因此,有一个特殊的展览馆被特别命名为昨天的家,展览的旧物品包括农具、日用品、家庭陈设等。
蒋顺国表示,今后,蒋家村将坚持蒋祠古韵、台门迎客的理念,逐步开发利用其他老台门,使老台门真正成为历史文化村的金名片,让来村的游客有趣,找到江南乡村的记忆。 来源: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