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古村落?如何保护?
乡村,尤其是古村落,自从有了记乡愁之后,就特别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古村落成了旅游热点——比如我的家乡福建培田村。然而,什么是古村落?古村落是什么样的乡村?还是有点不清楚。有专家说,古与今如何分界?最好按照比较科学的说法,以传统建筑(包括传统民居、祠堂、书院等)为主要组成的村之为传统村落。据报道,现在建设部等官方明确将古村落定位为传统村落。
然而,被称为传统村落更科学和准确,但似乎太学术化,不脚踏实地,普通人更容易接受古村落。什么是古?一般历史的界限是鸦片战争前的古代;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为现代;1919年以后是现代。建筑史也可以参考这一划分,《中国古代建筑史》从古至明清(1840年)。
然而,中国的建筑历史悠久,从原始社会到1840年,似乎没有问题,但1840年以后的建筑是否可以被视为现代建筑,这将是一个大问题。虽然中国建筑历史悠久,但发展缓慢。此外,建筑师梁思成说,中国建筑实际上是不寻求原物永存的概念。中国传统的卧室概念就像衣服一样,很少寻求永恒,所以我们想要三四百年以上的房子。如果1840年划线,现在留下的民居恐怕很少属于古建筑,这显然不符合中国的现实。
1840年以后,中国遇到了三千年未有的巨大变化(李鸿章语),从政治、经济到思想文化都受到了西方的极大冲击,建筑也是如此。然而,由于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是师徒教授的,不重视书籍(梁思成语)和千年制,西方建筑理论和技术传播到中国,影响城乡,速度非常慢。20世纪初,受西方影响的西式现代建筑在中国沿海城市登陆并向内地扩张。闽西龙岩中山路、长汀水东街、龙岩白沙、龙门、武平中山等一些乡镇都有不同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建筑。到目前为止,现代建筑在中国的开始发展,也标志着以周边平面和木结构为主体的中国传统建筑开始结束。
中国传统建筑无法继续发展,这与西方现代技术和建筑理论的输入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支持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条件:丰富的木材资源和土地资源日益短缺。中国传统的建筑布局和木结构主体消耗了大量的土地和森林资源。如连城培田继述堂,一栋房子占地10亩以上,耗材萃十多山之树。显然,人口大幅扩张的现实使得原有的建筑形式无法持续。
20世纪初以前建成的中国传统建筑和中国传统建筑业成为绝响后,中国传统建筑成为古建筑。除了宫殿、寺庙、园林等,体现辉煌成就和民族智慧的中国古建筑是与人民密切相关的民居。民居又称宅,即住所、房屋,闽南方言又称宅。古民居,即古宅。保留更多的古建筑(传统建筑),以古建筑(传统建筑)为主体的传统村落,保留传统乡村文化内涵和民俗的村落,成为古村落。(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