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这些见证爱情的古园吗?
说到爱情,总有炽热的浪漫和激情,也有平淡却温暖的细水。
古代的爱情与今天没有什么不同,既有千山暮雪,狂歌痛饮的澎湃,也有布衣饭菜,可乐终身的宁静。比如清代文人沈复和妻子陈芸向往菜园十亩,君画我绣的生活。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幸居沧浪亭爱莲居西壁……自以为人间之乐,无过于此。建于北宋的古园沧浪亭,可谓是沈复与陈芸爱情的见证。
事实上,在许多古代故事中,花园是爱情的发生地,花园景观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古人爱情的重要形象。
普救寺、牡丹亭:园林文学成就爱情传奇
俗话说:天下寺不谈情,只有永济普救寺。普救寺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东部,是唐代著名的寺庙园林,也是元祯编写的《莺莺传》的故事发生地。张生游蒲,蒲之东十多里,有僧舍叫普救寺,张生寓怎么样?……崔之东有杏花,攀援可逾。望之夕,张因梯其树而逾焉,达到西厢,户半开。唐贞元年间,张生在蒲州普救寺居住时遇到兵乱,救出了远房郑氏。他一见钟情地爱上了崔莺莺。后来,他们通过女仆的媒人传书,表达了深厚的感情。普救寺的花园他们幽会的环境。
普救寺建在高原上,雄伟优雅。正如唐代杨巨源的《同赵校书题普救寺》所说:东门高处天,一望无际。白浪过城,青山满寺。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也铺设了园林环境。比如山口和大钟寺默默暗示着张胜和莺莺的相思之苦,而后院的西厢、梨花深院、书房则衬托出两人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花园空间相对生动。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写道:永远不要离别,永远完聚,愿天下有情的人成为眷属。后来,普愿天下有情,都成菩提眷属成了普救寺山门对联。金代大定年间,河中府同知王仲游普救寺时,曾在梨花深院西厢南侧的世杰上刻上《普救寺莺莺故居》。诗道:东风门巷日子悠闲,翠云无法挽回。江燕自归无据塞鸿沉信息。花飞院愁红雨,春老西厢锁绿苔。恐怕回魂窥宋玉,墙上乱眼窃怜才。今天的普救寺景区对联也写道:佛家没有欲望就刚刚,偏偏成就书生意气,是一个西厢故事;禅院宽容大,让香客相爱,三春桃花。虽然张生最终在《莺莺传》中再婚,莺莺再婚,但普救寺的园林空间确实成为了这个爱情故事的生动背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杜丽娘的故事是家传户背诵的另一个古代爱情传说。在明代汤显祖的传说《牡丹亭》中,官方女儿杜丽娘爱上了梦中的书生刘梦梅。她死后,变成了灵魂,寻找现实中的郎君。最后,她起死回生,永远与爱人团结在一起。这个故事发生在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南安府衙后花园,汤显祖描述为亭台六七座,秋千一两架。绕流杯曲水,面对太湖山石。名花异草,委实华丽,女主角杜丽娘在其中寻梦、拾画、玩真,如在第十出《惊梦》中也曾说过:袅晴丝吹来闲院,摇漾春如线。停了很久整个花母,没有揣菱花偷人半面,蜿蜒的彩云偏。没有花园,怎么知道春天是这样的?……梦回莺歌唱,邪灵岁月遍地,人立亭深院。在五彩缤纷的季节,花园与杜丽娘对自由和爱情的向往紧密相连,象征着爱情的萌发和生命的觉醒。正如杜丽娘在花园里唱的那样:原来五彩缤纷的花朵遍地开花,就像这样。良辰美景奈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汤显祖曾在《牡丹亭记题词》中说:爱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死者不能死,死者不能复生,都不是爱。在杜丽娘的爱情故事中,后世有很多诗意的句子,比如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是因为已经入骨,梦短梦永远是梦,年年去是什么年,为你如花美眷,如流年。答儿闲寻,在幽闺自怜,这样的花草由人爱,生死随人愿,便酸楚楚无人怨。
沈园、耦园:园林见证了刻骨铭心
清乾隆时期的《绍兴府志》引用了老志说:在禹迹寺南会稽地,宋代池台非常繁荣。这个池台是指建于宋代的沈园。位于绍兴市越城区的沈园有800多年的历史。最初的主人是南宋沈的富商,然后以陆游和唐的爱情故事闻名数千年。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时,陆游与唐氏结琴瑟之好,夫妻情深,但后来两人被迫分居,陆游又娶,唐氏又娶。绍兴二十五年,两人在沈园再次相遇,心中失望而悲伤,于是陆游题钗头凤·红酥手,黄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红酥手以抒发心中的眷恋。东风恶,欢情薄。一种悲伤,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流满面。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而唐氏同样深情难解,和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风干,泪痕残。欲注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像秋千索。寒冷的角声,昏暗的夜晚。怕人问,咽泪装欢。隐瞒,隐瞒,隐瞒!”
陆游一生为唐氏写了许多悼亡诗。据南宋周密撰写的史书《齐东野语》记载,翁居鉴湖三山,晚年进城,必登寺俯瞰,不胜情,赋予两绝云……盖庆元未也。这两绝正是指《沈园二首》,其一云: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悲伤桥下的春波绿,曾是惊鸿的照片。二云:梦破香消40年,沈园柳老不吹绵。这身行作稽山土,犹挂遗踪一泫然。陆游写《沈园二首》的时候,在沈园遇到唐氏已经40多年了,岁月流逝,温柔的感情却没有减少,诗中处处没有深深的哀婉和思念。几年后,陆游又作了《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其中一句话是:路近城南怕行,沈家更伤心。香穿客袖梅花,绿蘸寺桥春水生。二是: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豫壁尘。直到去世前一年,陆游还写诗: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知放翁。也相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陆游对唐氏的痴情和遗憾已有50多年,而沈园显然成了两人爱情的象征和见证。
还有著名的偶园,和沈园一样记载着相互帮助的爱情故事。耦合园建于清初,原名涉园,在其沿革历史上,最著名的园主是清末安徽巡抚沈秉成(沈仲复)。沈秉成购下涉园并对其进行改造,布局是在东西侧各建一园,然后将园子改名为耦园。而偶与偶相通,也寓意着沈秉成与妻子严永华佳偶连接归隐园林的诗意栖居。耦园东院的墙上,刻有才女严永华的诗:耦园住佳偶,城曲筑诗城。
耦合园曲折幽深,小桥流水和亭台楼阁处处蕴含着沈夫妻淡然却甜蜜的爱情生活,园内更有名为夫妻廊、我爱亭的建筑和景观。据清末园西北角的藏书楼叫目砚庐,据清末文学家于悦在《春在堂随笔》中记载:沈仲复观察与严少蓝夫人,夫妻均可诗。仲复在京师得异石,文理自然成鱼形。剖而琢之为二砚,砚各一鱼,夫妻分用,名日目砚。比目鱼是比目鱼,自古以来就象征着忠诚的爱情。比如诗云:得成比目怎么辞死,愿意做鸳鸯不羡仙,沈氏以比目砚和夫妻各持一砚,显然蕴含着阴阳和谐的爱。
一窗一石都有爱,一草一木都有爱
在古代的爱情故事中,花园里的景观、花卉、树木和池塘亭不仅是古代爱情的萌芽背景,也承载着古代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向往,见证着爱情的难忘。中国古代园林通常以山、石、水、植物等元素代表自然,然后与建筑相匹配,形成诗意的生活空间。古人对景观的审美激发了各种感知,其中往往具有深刻的爱情文化意义。
比如置石一直是古代园林营造的常用技法,石既可以作为主景,也可以作为装饰建筑和植物的衬景。在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封三生石,负责三世婚姻的轮回。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前缘也设定在三生石畔。而流行的问世界,爱情是什么,直教生死相许正是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元好问写这个词是因为他听说一对比翼双飞的大雁在去试的路上殉情而死的故事。感动之下,元好问埋了大雁,为之筑石为墓。这块石头就是雁丘。另一个例子是,园林中的漏窗和铺路经常借用鸳鸯、比翼鸟、同心锁、同心结等图案来表达夫妻之间的爱与美、和谐与亲密的吉兆,蕴含着美好爱情的寓意。正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所说:如果你得到了比目,你为什么不辞职呢?如果你愿意做鸳鸯,你不会羡慕仙女。杜甫的《美人》也云: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园林中的植物,地愿连枝,园林中的植物往往隐藏着爱的意义。比如色同心复合,藕异心无异的并蒂莲,使枝干采取预防措施,花开并蒂,成为古代园林中常见的爱情形象。纳兰性德曾写过《一丛花》·咏并蒂莲云:一种深情,很苦,脉脉背斜阳。宋代吴文英也有词说:并蒂莲开,合欢屏暖,玉漏催早。明代沈倩君也在诗中悲叹:香魂莫作催花使,恐见牵愁并蒂莲。还有牡丹、牡丹、红豆等,也是古代园林中常见的爱情形象。元祯在不同的诗歌中多次提到牡丹,称牡丹去时可以赠送,但残花已经过了春天、牡丹盛开,巴篱织青……采之谅多思,幽赠何因果。红豆对爱情相思的象征也在古诗中流传千古,正如王维诗所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多少枝?愿君多采摘,这物最相思。五代牛希济也云: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可见,在古人诗意栖居的园林景观中,一窗一石皆有爱,一草一木皆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