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意-中国园林景观创作指导图
自六朝以来,中国的景观文化蓬勃发展。诗歌和散文都表现出来了。谢灵云、陶渊明、孟浩然、王伟诗歌独爱景观。空山新雨过后,天气晚秋就是一个例子。更不用说散文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高峰。
后来,山水在山水画中蓬勃发展。特别是在宋代,山水画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每个人都出现了。但毕竟,绘画只是一幅画,观看可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毕竟,它不是很方便。因此,园林已成为承载景观的主要现实载体。中国人最初追求一种空灵、自然和人的融合感,无论什么学校,都有这种精致,自然是最美丽的。
高人隐士可以回到山上,看鸟类、鸟类和菊花的乐趣,悠闲地看到南山。世界上的人们实际上也在追求它。每个人都想在自然的风景中感受到宇宙的精神。这可能与中国的地理地形有关。
高人隐士以外的人,想要置身于山水,也没那么容易,园林自然需要。那为什么园林建设一定要有山水元素呢?有两个原因:
1.身体和思想可以最大限度地进入自然景观,给人最强烈的感觉;
2.模拟园林中的自然景观是最简单、最直接的。
因此,中国的园林建设在艺术上特别追求景观元素的运用。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园林文化中,他们并不那么喜欢追求景观。西方园林一般以植物为园林主题。中国不是。六朝以后,园林主题是景观第一。要实现如山水,就要像真正的景观一样。
景观的主题思想来自诗歌、散文和绘画,因此在景观兴起后,它反过来会影响诗歌、散文和绘画。赞美花园,写花园,画花园,实际上是为了表达景观,因为景观是中国花园的主题。
在园林建设艺术方面,中国园林从未放弃对自然景观的追求。明末,有一本关于园林建设的书,叫做园林冶炼。冶炼就是陶冶。可以看出,中国园林本身就是用来陶冶情操的。还说,园林景观虽然是人造的,但却是自然的。虽然是人造的,但它是自然的,就像自然一样。
这个要求很高。中国的园林建设是怎么做到的?基本上只有两点,一是叠山理水,二是宗法山水画意。从而完成对景观境界的追求。
如何叠山理水?
叠山理水是园林建设中最苦心的建筑。由于中国园林是模拟观,景观建设是其重点。
由于中国地理地势山多水多,先民们非常喜欢叠山理水,但那不仅仅是诗画。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与山水有关。先民们有为山九崖这个词,这其实就是叠山,只是工程略大。园林建设项目没那么大,但到了汉代就有一池三山、十里九坂的说法,这仍然是大规模的叠山活动。让真山如此之大,真令人钦佩。
唐宋时期,由于山水画的兴起。文人们开始建造一个小花园,这个范围要小得多,至少不至少不是九座山,主要石为山,斗水为池为主要形式。山和水,都是微型的。把石头堆起来,让山看起来像山。所以它被称为假山,但它必须像一座山。
扬州大明寺园林假山
在山水画中,要注意天地细腻,要有阴阳、晦暗、晴雨、寒暑、朝昏、昼夜等乐趣。因此,中国园林在景观搭配上应该做出这些乐趣。
景观,最困难的是山的建设。这是非常复杂的,因为它注重相互反映,不仅衬托水,而且展示自己,相互合作,展示自然的兴趣。
因此,山是中国园林的主景。
01.叠山
宋徽宗在位时,在汴梁宫东北角建艮岳。要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
冈连阜属,东西相望,前后相继,左山而右水,后溪而旁垄,连绵而满,吞山而怀谷。
北宋时期,太湖石从江南运来
宋徽宗主要选石筑山。石头选择千里之外的太湖石,从太湖挖石头,然后沿着运河运到汴梁。沿途所有有障碍物都将被拆除。这就是所谓的花石纲——每十艘船运送到汴京的花石。
可见石头对花园有多重要。宋徽宗艮岳造山,主要用多山,即叠石为山。从艮岳这个名字就知道,这个花园主要是山,所以叫岳。又称万岁山,或连称艮岳寿山。
宋徽宗艮岳想象图,部分
工程量大,可见一斑,但不久,北宋就结束了,宋徽宗也被金人带走了。
明末,山水画意是园林建设的标准,园内有山,是必须的。只要有足够的财力,建花园就必须叠假山。
02.古代景观园林假山分类:土山、石山各有叠法
花园里的假山最贵,必须有专业人士来操作,造园工匠多种多样,名字也很高级,一般分为山匠、山师。
一般来说,简单的土山和石山是罕见的。它们是结合在一起的,但主要是土壤或石头。
土山需要石头来加固,以增加山的兴趣。但仅仅用石山是不好的,因为石山不能种植植物,山的活力更少,所以需要加土壤,种植植物。
以石为主的山
石山很容易显得陡峭、高大,这很容易成为花园的核心景观。石山结合水势,可以突出山水画的意义,谷、溪、洞、峡谷景观,可以增加山地旅游的兴趣,因此大多数花园使用。
石山对石材要求很高,宋徽宗从太湖取太湖石。太湖石,又称洞石、假山石——可见是造山用的。由石灰岩长期侵蚀后慢慢形成,有水石和干石两种。水石是通过水波在河湖中清洗,长期侵蚀而缓慢形成的。在酸性红壤的持久侵蚀下,干石是由地质时期的石灰石形成的。太湖石形状各异,姿态千姿百态,通灵透明,最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颜色多为白石,少有青黑石、黄石。
黄色太湖石特别罕见,所以花园最喜欢太湖黄石。由于石头有皱、漏、瘦、透的美,山也有皱、漏、瘦、透的兴趣。唐总理牛和尚很快就收集了太湖石,像宝石一样重视,像儿孙一样爱。
因此,园林叠石山,取石成本很高。
叠石更难,所以非富家不能成山,非高手不能成好景。
假山以土为主
因为植物在土壤上很容易栽培,所以上面的树木很郁郁葱葱,山野也很有趣。最重要的是土山成本小,效果好。
明时,张南垣擅长叠这样的假山。他的假山有平冈小陂,曲岸回沙的美。在现有的园林中,苏州沧浪亭主山、拙政园池山、艺坛假山后都是土山。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山很容易毁灭。
03.园林理水
花园里的水景主要是为了利用自然的乐趣,如天空、云和阴影,也可以有莲花游鱼。但不能有孤独的水,必须与假山结合。其要求是——
水随山转,山因水活。
注重山水结合的技巧,结合得好,会产生自然境界,让人仿佛置身于真山真水之中,画意深远。
这也是中国山水画所讲究的。
苏州园林网师园
苏州环秀山庄带水环绕,山涧相连,拙政园岛山间的水峡设置,都是景观结合得很好的园林杰作。
山水园林与山水画的共同文化基础,形式审美的统一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园林与山水诗文、山水画相互借鉴和影响,最终融合。
从形式上看,山水画与景观非常一致,是一种形式审美。园林可以按照山水画的结构和园林来描述。
即使在欣赏园林时,也经常使用山水画作为参考。这种方法被称为额外的绘画!这是非常小的。它已经是个人内心世界与园林和山水画的融合。
拙政园
然而,每个朝代对这种山水画的追求是不同的。
例如,在明末,它明显不同于其他朝代,因为当时,经过唐、宋、元的发展,山水画的理论和方法几乎接近完美。
这种完美可以作为景观园林的审美标准。因此,明晚期的景观几乎都包含了山水画的原则和方法。最终要求是园林要有清晰的画面形式感。
明园特别追求元代山水画意。这一点在《园冶》中经常被强调。
整体结构要-合乔木参差山腰,盘根嵌石,宛如画意。
山水布置要-刹宇隐环窗,仿佛小李的图片;岩石堆砌,参差半壁大痴。
选石要-小仿云林,大宗子久,块虽顽夯,陡峭参差不齐。
山水结合-顿开尘外想,拟入画中行。
(见《园冶》)
清代人也同意这种理论认识。
01.毕竟山水画和园林景观不一样。
然而,绘画毕竟是在纸上或布上,维度与花园设计完全不同。材料和技术也有很大的不同。甚至两者之间的审美方式也有所不同。
没有人规定,园林建设必须遵循山水画的指导。这也是古人慢慢发现和使用山水画的过程。
六朝时期,出现了山水画理论。隋唐时期,山水画已成为一种独立的类型。在此之前,没有山水画的意义。因为当时的山水画还不成熟。然而,古人非常擅长观察自然,他们热爱山水。山水最初出现在中国文化的哲学视角——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因此,在早期的园林中,景观建设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这不是模拟山水画,而是直接从模拟自然中学习。
唐代王维有一首诗叫《王川别业》。
不到东山一年,回来种春田。雨中草色绿,水上桃花红。优娄比丘经典,弯腰的村民。穿衣倒鞋相见,相欢笑衡门前。
这是山水诗。
根据这首诗,王维还在圈川山庄清远寺墙上画了《圈川图》,画了山谷郁郁葱的盘子,云水飞舞,意出尘外。
但王维写诗、画画,都是先看到圈川山水,再做诗画画。王维退休的地方是圈川别业。没有人根据此建造花园。很难建造。
后来文正明根据这部作品《王川别业图》,长卷浅色山水。画面从孟城洼开始,最后是椒园,20个场景都是。每一个场景都有王维绝句和裴迪的和谐。
这幅画很好。在各种风景之间,起起落落,天衣无缝。在一卷中,平远、高远、深远、宽远并存。四季寒暑之际,夕阳阴晴的形象都差不齐。
宋徽宗的艮岳没有以山水画为指导,南宋的俞氏园也是如此。它们都是模拟自然最直接的参考。与绘画技巧无关。
虽然唐宋的园林景观建设与山水画对景观兴趣的追求是一样的。但这只是一个参考,没有指导。
明代人真正用山水画来指导景观建设。
明朝以前还没有出现。
明代庄昌有一首诗叫《周礼过江为余假山成谢之诗》:
秋山老痒谁挠,为西崖过夜潮。活水源点缀,天峰阁下见一路。道心我怎么朱元晦,画意公如盛子昭。会把乾坤拳一石,不会真假到山樵。
这首诗是为假山写的,说画意公如盛子昭,可以说明这个花园的叠山造园模仿盛子昭的画意。盛子昭是元代人。他的代表作是《秋江待渡图》。这是一幅著名的山水画。它以两段深远的构图画,近树繁茂,远山起伏,中间如练澄江,芦雁惊飞,风吹树。岸上一年的老儒家和书童坐地待渡,江中一舟载客摇桨而来,意境清静。
周礼为庄昌造园叠假山,以盛子昭的画意为指导。
庄昌特别喜欢花园,不断建造花园,因为他住在山里。文正明说,他建造了一个花园,非常注重商业位置,这与山水画的结构布局相同。
明代人完全同意这种做法。董其昌说:盖公园可以画,剩下的可以画,意思是这个花园可以画,但我家的画也可以看作是花园。董其昌是一位伟大的画家。他直接解释了园画的相通性,以画为花园。
明朝晚期,用山水画的意义建造花园是一种统一的认知。每个人都认为是这样。大家都同意花园和绘画之间的兴趣和创作交流。崇祯年间,茅元仪说:花园里的人们,他们对绘画的看法和行动也是如此。这意味着花园就是创造绘画中的东西。
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答案。后来,无论是《园冶》、《长物志》还是李渔的《闲情偶寄》,都以此为标准。以画意造园,山水画意突出了园林境界追求的目标和原则。
但这只是一个理论。如何创造花园?而且还是以山水画为宗旨造园。
山水画指导,叠山、理水、花木、建筑遵画
用山水画来指导花园并不容易。因为这意味着审美和技术都发生了变化,所以明清时期的花园有另一种魅力。
如何造园是难题。
01.理论指导
明晚清时期,出现了许多理论指导作品。他们的统一理解是以山水画的意义作为山水园林的评价标准。治》就是这样一部理论作品。
02.园林工匠理解的变化更加专业
当然,这种园林建设的要求对工匠的要求更高,需要高度的专业性,因为我们需要了解山水画。否则,如果你看不懂指导图,你就做不到!从布局到细节,整体园林风格和对山水画意义的追求都需要渗透到其中,这与以往的园林建设方法不同,因此工匠们也随之改变。
正如前面提到的,园林中的假山是最重要的。假山要有画意,假山堆叠的专业性会增强。因此,明晚清时期的园林工匠多才多艺,不仅擅长绘画——绘画!胸部有山谷,可以将景观园林与景观绘画统一起来。非常专业!
03.明晚期和清代景观园林的要素和技术
一般来说,园林景观结构是通过山水画的构图技巧来构建的。这很容易说,但不容易处理。山、水、花、树、建筑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最直接的影响是园林重点——假山的堆叠建设。
唐、宋、元、明初,叠山注重奇峰怪石。之后,假山的建设就不是这样了。这是一个完整性的转变。我们应该根据山水画的意义来创造整体假山形态。通过模仿著名山水画家的绘画风格,以及山水画中独特的纹理方法的应用,园林中的假山叠石具有与以往相比的新风格。
水池建成时,以前有很多方形池。这时候就不需要方池了,主要是曲水。因为山水画里的水都是曲水。
花木配置改变了以往成片种植的习惯,更加注重单株花木的形式感和构图。
在过去,建筑主要作为一个观景场所,只进行清晰的装饰布局。明晚清时期,园林建筑数量增加,配置密集,形式关注度增加。建筑之间,通过走廊的链接,使园林空间效果更加明显。这是对山画意义的追求,注重直观的感觉。
综合景观结构配置,片断小景(山水画多)增多。木石点缀,云林笔笔(明张岱语)。
总之,从六朝到明清,经过几代人,山水画已经成为中国园林景观建设的指导地图,绘画构图已经成为园林景观建设的直接来源。例如,山水画中的悬崖山是以粉壁为纸,以石头为绘画,花园山,也遵循这样的结构。
造园,变成画山水画,要有构图布局,把整个园林景观布置在纸上。
类似的构图布局也用于更广泛的整体景观建设,写园林建设理论指导园林冶炼的计划,曾主持常州吴玄的东第花园建设,整个花园的布局,像绘画。无数的山、挖掘机、树木搭配使用,水、建筑相互反射,创造出布局的美。这最初是一幅山水画。
从景观的细节元素到整体结构和风格,景观绘画已经深深地包含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