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艺术与建筑
建筑是一种艺术,从建筑中衍生出绘画、雕刻造型、造景等艺术,所以建筑是艺术之母。
自古以来,佛教在建筑史上留下了许多足以引以为傲的艺术瑰宝,如建于魏孝明帝西平元年的永宁寺,被世人誉为这座寺庙精美,阎浮所无;另一个例子是中国敦煌石洞、印度姜达石窟、西藏布达拉宫、柬埔寨吴哥窟、印尼婆罗浮屠、缅甸大金塔等,可以说是一个集建筑、雕塑和绘画于一体的综合性美术馆,因此,佛教在建筑领域一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佛教建筑包括佛塔、寺庙、石窟等,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是寺庙。寺庙是僧侣修行的地方,是信徒心灵寄托的中心,也是公众寻找揽胜的最佳场所。寺庙是佛教的代表。有了寺庙,佛教僧侣就有了三宝;有了寺庙,我们可以传播教义,维护正法。因此,为了繁荣佛教,我们必须建造一座寺庙和僧侣。
佛教最早的寺庙建筑始于印度佛陀时代。由于罗王和胡达的长者分别建造了竹林和花园,成为寺庙建筑的目标。从那时起,世界各地美丽的寺庙,即城市郊区和山区丛林。
在东汉明帝永平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因为迦叶摩腾和朱法兰与道士交谈,激发了汉明帝的信心,命令在洛阳修建比丘尼寺和白马寺,成为中国佛教寺庙建筑的起源。
早期中国佛教建筑以佛塔为主,隋唐时期以佛殿为中心,多模仿皇宫模式。中国现存的早期宫殿很少,但佛殿可以反映当时在结构、形状、规划、结构等方面的宫殿形象,成为建筑史上非常有价值的证据,特别是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保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现存最古老的木制建筑——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完全保留了唐代建筑艺术的精髓;日本唐朝也可以探索中国早期建筑的风格。
此外,分布在中国西部和北部的石窟和寺庙建筑非常坚固和保护,因为它们是由岩石板或岩石开挖而成的。因此,它们中的大多数都可以保存至今。在此期间,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痕迹十分珍贵。佛龛、佛坛、盖子、雕像、浮雕、壁画等,收藏各种经典、佛教绘画、佛具、寺庙文件,是佛教艺术的宝库,是震惊世界的文化宝藏,在学术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佛教建筑、雕刻和无数壁画来看,佛教不仅具有庄严的仪式、深刻的教义,而且具有艺术特色。在许多艺术家和考古学家看来,佛教建筑是一种具有丰富、多变和审美特征的艺术创作,确实是世界建筑业的主要资产。
简而言之,佛教建筑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且实际上也促进了佛教的传播。根据出土遗迹,佛教时期的精细房屋、照明和通风规划非常完善。辽舍、客房、厨房、仓库、浴室、病寮居住安排、莲池、壁画、经济大厅等设施都具有弘扬法律和艺术的功能。
佛塔、寺庙或石窟建筑代表佛教,成为信徒的信仰中心。自古以来,寺院就有了学校的功能。比如印度只规划讲堂;中国古代寺院有法堂和藏经楼,是今天的教室和图书馆。即使在这些年里,佛教也举办了许多义学,寺院也成为了一所学校。历代著名将领,如刘谢、范仲淹、王安石、吕蒙正、梁漱明等,在寺院成功学习。
寺庙,就像生活的加油站,灵魂的百货公司,是希圣成贤的学校,也是朋友之间的交流,也是消除烦恼的凉爽场所。未来,寺庙建筑除了保存传统的佛教、客厅、斋堂、茶馆、仓库等设施外,还应增加会议室、讲堂、禅堂、教室、对话室、视听中心、文化教育中心、美术馆、文物展览馆等,让寺庙充分发挥弘扬圣教、教育社会的作用,通过法律事务、文化教育和艺术,成为和尚和信仰的共同道场所,成为社会教育、学术研究和知识交流的会议中心,让寺庙永远成为每一代人的归趣和精神寄托。
转自网易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