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古村落——独特的守望相助建筑形式
从化钟楼古村落位于广州市从化区神岗镇。它是目前发现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之一。它是清咸丰时期欧阳氏族人建造的大厦。每条巷子的两边都是住宅楼,每条巷子的两边都有7户人家,前后相邻,共49户人家。每户人家的两条走廊相互对视,从照顾孩子到防止小偷进入房子,都可以很容易地互相照顾。这种守望相助的建筑形式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村里是一座有百多年历史、基本保存完好的老房子。村中间是一座有99道门的祠堂,村周围有四座自卫的城堆,村外有护城河,类似于古城。假如你沿着村子流连一周,就像回到了古代的小王国。住在这个小王国里的人都姓欧阳。据欧阳氏后裔欧阳宇团记载,钟楼村建于清朝同治末年(公元1862年)。整个村建在整个村庄后面,西北向东南。
村口有一座门楼,开一个小拱门,上面写着钟楼二字。村四围3米多高的城墙,4个主要制高点建4个两层高,放哨观察敌情。护城河宽2米多,深3米多。护城河从村前划一而过,绕村侧,沿山而上,直至山顶,既能保护排洪,又能将村庄与周围分开。村子左后角有一座五层高的炮楼,四五层四面墙开着小工字形和圆形枪眼,与四个城堆相呼应。这些壁垒森严的城墙、护城河、炮楼,、护城河、炮楼可以保证全村避免土匪袭击。
以欧阳仁山公祠为中轴线的钟楼村。祠堂是欧阳枢和欧阳载兄弟为纪念父亲欧阳仁山而建的,占地2500多平方米,是从化发现最大的祠堂。砖木石结构,硬山顶式,共有99扇门,意思是九九归一。祠堂左4巷右3巷,每巷口另有门楼,上面有巷名。过门楼,巷中间是一条花岗岩砌边、青砖铺底的排水渠,根据地形一步步上去。巷子两侧是三间两廊的民居,每排7户,每户两廊相通。
钟楼村除了村前的池塘和一条填埋拆除外,其他保存基本完好。近年来,村民们在老村庄周围盖了房子,老房子里只剩下几个家庭了。有了新房子,村民们就不会拆除老房子了。这是祖先留下的规则。如果你担心你的后代将来会很穷,你仍然可以有祖先的房子。一位村民说。
民居布局为三间两廊,民居的一门、一墙、一趟长,都体现了当年人为防卫费煞的苦心和智慧。房子的墙有三层,夹在内外两层的中间层,是不规则的废砖,贼根本不可能撬墙而入。从化古民居没有窗户,只有门和墙。家里唯一的照明口是屋顶上不到20厘米宽的明瓷砖。阳光从小瓷砖上泄漏,非常迷人。这种设计,一是防盗;二是房间阴凉的需要。有趣的是,当地的村民可以告诉你一个关于他们祖先计划生育的故事:中楼村的祖先欧阳山在建祠堂时建了99扇门,并告诉后代,村里的男人数量不能超过门的数量,否则有些人就不能独立。到目前为止,钟楼古村的男丁还不超过99人。
文化遗迹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化区钟楼村建于清代有近200年历史的广州文物古村落,位于广州从化区中南部流溪河西岸。是从化区神岗镇辖区内的行政村,毗邻木棉、井岗等村。广东省文物保护遗址于今年8月正式列出。长期以来,神岗镇楼村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利用和保护,特别是钟楼村古村落的保护。
村委会领导小组不仅引导村民进行生态农业,而且引导群众加强对当地文物的保护,使钟楼古村落遗址在过去200年得到保留。钟楼古村落遗址建于清末近200年,虽然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和时期,并在不断变化中保存完好。经考古专家论证,2003年8月正式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遗址,并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为国家文物保护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