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济古村—— 低调古村落中国写生第一村
查济村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桃花潭镇,建于唐初,兴于宋元,盛于明清。它有1400多年的历史。古村落建在河边,山川环绕,山峦叠叠。石溪从西向东穿过村庄。大自然的宁静与古民居建筑的和谐融合构成了写意山水画卷,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素描村。
查济村方圆20多平方公里,现存古建筑140多座,其中桥梁40多座,祠堂30座,寺庙4座。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村落。村里有一排排的明清建筑,深色的屋瓦,浅灰色的马头墙连成一片,绵延几英里,散发出简约典雅的气息。
查济,查念zhā而不是chá因为这里的人大多姓查。查姓的祖先原名姬延,周朝封于山东济阳查地,后来由姬姓改为查姓。自唐宋以来,查氏族人开始在这里建立一系列的家规、家训和家理。明嘉靖年,查江又整理出了十条家规、十四条家训、五条家理。事实上,这些家庭规则、家庭教育和家庭管理是查济法。氏族有权立法其成员了当局的法律,在宗教礼仪制法律的作用。
查济村四面环山,四门(钟秀门、平岭门、巴山门、石门)、二塔(青山塔,如松塔);三水(岑河、徐河、石河)合一,穿过村庄。
跨河架有平桥、拱桥、洞桥。祠堂108座,寺庙108座,桥梁108座;孝子坊、贞节坊、官宦牌坊等18座。有100多栋古民居,包括元、明、清三代。关于查济风光,有诗赞说: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万户,寺庙亭台楼阁下,小桥流水杏花天。
建筑特色:
查济村规模很大。建村时似乎没有总体规划。整个村庄看起来有点分散,像迷宫和无数的小巷,这让你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街道似乎已经过去了,但它们很新颖。小巷到处都是相互关联的,最后有一个出口。脚下所有的石路都磨光了,记录了古老的痕迹。
据说古查济村外钟秀、石门、巴山、平岑四门,如松、青山、巴山三塔;岑溪、徐溪、石溪三河穿过村庄。村里有108座祠堂、庙宇和桥梁;孝子坊、贞节坊、官宦牌坊等18座。
古村落里有一排排的老式住宅,黑色的房屋瓷砖,浅灰色的马头墙连接在一起。大多数房子仍然住在人们身上,可以像参观一样随意地进入居民的家中。主人已经习惯了,照顾自己;更善良的微笑,但不特别注意,让人感觉更舒适和善良。
查济古村落似乎只能看到一个破旧的场景。农妇在小溪里洗衣服,狗宠物在小巷里慢慢走。然而,过去的繁荣已经成为今天平静的农村生活。今天的查济就像一个熟睡的老人,在沧桑的眉毛之间透露出过去的繁荣。
查济村四门三塔:钟秀门、平岭门、石门、巴山门四门;三塔为:松塔、青山塔、巴山塔。简单而优雅。据说这三座塔是由查姓家族在清朝和嘉庆时期建造的,以振兴查济的文化风格。
查济村明清民居古建筑群位于查济河两岸,流水潺潺,绵延10里,现有明建筑80栋,清建筑109栋。
建筑群的房屋结构均为多进式,分别为三进式或四进式;有四水到堂式天井,沿天井二搂廊廓有美人靠;
墙基是用石头砌成的,柱基是圆形雕石,墙上是绿色的砖,屋上是黑色的瓷砖,角落是飞檐。传统的双披屋顶半掩半露,隐藏在重叠的山墙后面。高于屋顶的山墙不仅可以防止火势蔓延,还具有防盗功能。山墙造型丰富,包括云、弓、阶梯等,墙面呈长空马头状。
古宅的门框都是花岗岩,房子的深度和开间都很大。天井有一字或四字,窗户很友好,大多在高处,采光通风良好。
古宅的门坊、墙裙、柱基、窗棂、门楣都有精美的雕刻。栩栩如生的人物、鸟兽、优雅的山水、花卉,充满文人气息。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徽式建筑中的三雕,即骄傲的飞檐木雕、柱基石雕和高大的门砖雕。查济中随处可见古代雕刻、砖雕和木雕。几乎所有的明清建筑都是雕梁画栋。集中在二甲祠。
门窗扇格的木雕、厅柱基的石雕,门楼门汇的砖雕,雕刻精美,画面各异,或花鸟,或动物,或人物,栩栩如生。
其中,德公厅、朗清堂、爱日堂等住宅高大宏伟,结构精致。德公厅:四柱三层牌坊式门楼,五斗拱式屋顶,略带翘角,三层覆盖门楼,简约典雅,气势磅礴。背面雕刻出二龙戏珠、丹凤朝阳、鱼跃龙门、狮子滚绣球等吉祥图案,手法娴熟精致。
这些古代民居都是青砖黑瓦,并不是说古代查济人没有财力或者没有审美意识。明清时期,查济人大多在国外做生意。有很多富商和巨人,查济文风很强。那么为什么查济人不把房子装修得五颜六色呢?
事实证明,中国封建社会对色彩的使用有着极其严格的等级差异。平民,即使有万贯的家具,也绝不允许在房子上抛出各种辉煌的彩画和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