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名寺之寒山寺!
寒山寺位于苏州姑苏区,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寒山寺占地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多平方米。
寒山寺属于禅宗中的临济宗。唐代贞观时期,两位著名僧侣寒山和西迁创建了寒山寺。1000多年来,寒山寺五次被火毁(七次),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时期。历史上,寒山寺是中国十大著名寺庙之一。寺庙里有许多历史遗迹,包括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石像、文正明、唐寅的纪念碑片等。
寒山寺多为清代建筑,主要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廊、枫江楼、霜钟阁等。寒山寺的建筑布局没有严格的中轴线。寒山寺山门前的石拱圈古桥是江村桥,桥与山门之间的黄墙称为照墙。山门两侧两棵古樟树。黄墙内古典楼阁飞檐翘角,右为枫江楼,左为霜钟楼,均源于枫桥夜泊诗。佛龛后面有一尊威严的将军雕像,面朝里,面朝大雄宝殿,手里拿着金刚杵,也叫降魔杵,那是韦陀,在四大天王手下的三十二神将中排名第一。
寒山寺主庭园左侧的花坛两侧嵌有两块石刻,一块是明代崇帧时刻的"寒拾遗踪";清末江苏巡抚程德全写的另一刻"妙利宗风"。出大雄宝殿,左通普明宝塔和方丈室,右达出名"夜半钟声"钟楼两层的钟楼是藏经楼。远望屋顶,可见唐僧、孙悟空等西天取经塑像群。楼上藏经,楼下藏经"寒拾殿",寒拾殿后墙背面立了一座巨碑,刻有千手千眼观音、韦陀、关公等人物。寒拾殿旁边是钟楼。
寒山寺的布局不追求左右平衡。根据墙壁和山门,它们基本上是一线连接的。后面的大雄宝殿和藏经楼不在中轴线上;新建的普明塔院按南北中轴线布置。寺庙里到处都是庭院,散落在一起。
寒山寺正殿面宽5间,进深共4间,房高12.5米。单檐歇山顶,飞萌崇脊,按角伸展。露台中央有炉台铜鼎,正面铸有一本正经,背面有百炼成钢字样。这里有一个宗教传说:有一次中国僧人和道士发生争执,看谁的经典经典经得起火。佛徒将《金刚经》放入铜鼎火中,经书安然无损。赞美这段往事,就在鼎上刻此八字纪念。殿宇门桅上挂着大雄宝殿匾额,殿内庭柱上挂着赵朴初居士写的对联:千年佛土庄严,姑苏城外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觉,阎浮夜半海潮。须弥座用汉白玉雕刻而成,晶莹洁白。座上安奉释迎牟尼佛金身佛像,神态平和。明代成化年间铸造的十八尊精铁镀金罗汉雕像,由佛教圣地五台山移动。
与其他寺庙不同的是,佛像背后供奉着唐代寒山,而不是岛上的观音。画像来自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罗聘,笔大胆粗犷,线条流畅。图中,寒山右手指地,谈笑风生;拾得露胸露腹,欢快静听。寒山寺的特色是寒拾殿。这座大厅位于藏经楼。这座建筑的屋顶上雕刻着《西游记》的人物故事。这是唐僧师徒从西天回归真经的形象。主题非常适合藏经楼的意义。寒山,捡起两人的塑像立在殿中。寒、拾塑像背后镶嵌着千手观音画像石刻,上面有清乾隆年间苏州状元石玉篆书现千手眼。南宋书法家张即之书《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嵌入殿内左右壁,共27石。还有董其昌、毕茂康、林则徐、俞跃等人的题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