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福寺:保存中国最完整的金代壁画
山西古建筑数量多,晋城第一,规模大,是雁北。雁门关以北朔州市崇福寺,是一座大型古寺。
崇福寺俗称大庙,前后五重院落,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真是大寺庙的俗称。
寺庙成立于唐高宗林德元年,即公元665年,尉迟敬德建造。辽朝时,曾经是林太师的衙门,所以也叫林衙寺。朔州八景之首的林衙古刹因此得名。经过金朝皇统三年(公元1143年)的大规模扩建,崇福寺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走进山门,穿过天王殿,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重屋檐休息的山顶和一座两层楼阁式建筑——千佛阁。明朝以前,这里原本是藏经楼。明朝重建时,殿内四壁增加了千尊佛像,更名为千佛阁。阁顶红、绿、蓝三色琉璃脊饰,光泽鲜艳,为建筑增添了一点壮丽。
崇福寺的主殿是金代皇统三年建造的弥陀寺。这座面宽七、深四的大殿非常宽敞宏大。弥陀寺的建筑面积比佛光寺文殊寺大300多平方米。高大的台基和宽敞的月台衬托出宫殿的高大和雄伟。在中国现有的佛殿中,弥陀寺仅次于辽宁省义县奉国寺和大同上华严寺。
大厅的屋顶是单檐歇山式的。两个高大的琉璃吻和琉璃沟滴,脊饰琉璃,梁斗拱,塑像壁画,门窗匾额都是金代原料。经过870多年的风霜寒暑,完好无损。
弥陀殿的建筑时间比佛光寺文殊殿晚七年。在减柱法的建造方法上,两者是相似的。为了扩大殿内空间,殿内减少了前檐内柱,并采用复梁前额和叉斜材支撑和传递负荷。这种建筑方式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建筑师的伟大创造。
弥陀佛殿内的金色彩色塑料分布在23米长的佛坛上。阿弥陀佛坐在中间。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佛陀。左边是中国人最值得信赖的观世音菩萨,右边是大势菩萨。最大的寺庙是西方三圣。显然,崇福寺是一座净土寺。
弥陀殿还保存着中国最完整的金代壁画,总面积345平方米。画面气势恢宏,布局严谨,丰富多样,形象生动。组画之间连续自然。十尊高大的佛像姿态自由,表情手法各异,没有相似之处。
崇福寺壁画以其壮丽的画面、庄严的气势、严谨的画法和强大的线条,充分展现了金代人虔诚的宗教信仰。
正檐下的弥陀殿竖匾,也是金大定24年(公元1184年)的原物。牌匾上的三个大字笔法纯正,字体生动,至今已经历了800多个春秋。
与弥陀寺同年建造的观音殿位于崇福寺最后一个院落。观音殿的梁架结构最具创意。殿内后槽柱位于佛坛两侧,变化匀称自然。前槽柱全部减去,平梁后四椽上分别施用巨大的人字叉手,将前槽上的负荷转移到前檐柱和后槽柱上。从现代力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结构是一个很棒的想法。
崇福寺还有一座珍贵的千佛塔。这座石塔是北魏天安元年(公元466年),宫中的小臣曹天度是超越亡父的。
1937年9月,日军占领朔县后,发现了这座石塔,想把它带走。装箱时,当地人冒着生命危险隐藏塔刹,日军只掠夺了塔和塔。后来塔刹还给崇福寺,留在朔州。二战后,塔和塔被送回中国,运往台湾省,成为台北历史博物馆的珍宝。
曹天度石塔首次分离70多年,幸运的是保存完好。已故历史学家史树青先生曾经说过:从这座石塔的曲折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祖国现代历史的一面。塔在台湾,塔在山西,塔在不同的地方,不能完美,这真的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我们也期待着北魏曹天度石塔的复位和重现。
崇福寺以其宏大的规模、完整的整体布局、独特的古建筑、最大的金代壁画和具有代表性的金代彩塑,成为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