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寺院其实不是庙—寺属寺,庙归庙
佛教进入中国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已经当地文化融为一体。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遍布中国九州。清朝以前,寺庙不仅是佛教的地方,也是继承文化和教育的地方。
在古代,寺庙是指皇帝的行政机构,大理寺曾经是负责审判和平反刑狱的官署。寺庙最初是从北齐建立的,在清朝之前,所有朝代都被延伸到清朝。大理寺的主要职责是专门审查世界的刑事名称,一定要被判有罪,不要陷入无辜。刑事部、都察院合称为三法司,称为寺庙机构有:红路寺、太常寺、光路寺、太仆寺等。
《释名》寺,嗣也,官治事者相思也在其中。·《百官表》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璐、宗正、司农、少府为九卿。后魏以来,虽然清名依旧,但所来的局叫之寺,因名九寺。
凡府廷所在的汉书注,都叫寺庙。
汉明帝时,摄摩腾从西域白马驼经来,初止红鹿寺,随后取寺名,为创建白马寺。
永平十年来,汉明帝派特使欢迎印度高僧摄摩腾和朱法兰两位法师来到中国,红鹿寺负责接待。第二年,汉明帝下令在洛阳市雍门西侧按天竺僧伽蓝摩建造房屋。梵语的意思是和尚住的花园。根据当时的习惯,它也被东汉称为寺庙。由于寺庙里的经书是白马背的,朝廷把它命名为白马寺。这是中国第一座佛寺。
白马寺是当时朝廷直属的行政机构。目的是翻译经典,引导公众共同实践。隋唐以后,寺庙作为官方部署的称号越来越少,并逐渐演变成中国佛教建筑的特殊术语。
历史上的佛教寺庙相当于当前的大学,旨在普及教育。佛教寺庙里有一座藏经楼,在当前的公共图书馆中发挥着作用。所有的书籍不仅是佛教经典,还有儒家和道教经典。许多学者,如王阳明、朱、范仲淹,都在寺庙里花了很长时间。寺庙定期举办佛教讲座,是普及佛教和公众共同实践的地方。
围绕白马寺,有各种各样的传说。从建筑成分来看,有寺庙、塔和绘画。根据天竺旧状,以政府机构命名。汉文化中高贵意义的建筑理念主要以建筑形式接受汉文化的礼仪。寺庙的实物已经无法测试了。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白马寺在南北纵轴线上排列主楼: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佛寺与宫殿布局相似。故宫沿南北纵轴线为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干清宫,但规模和风格较大。坐北朝南,纵轴展开,左右对称,正直,尊卑分明,秩序井然。
佛教寺庙是中国文化建筑体系中的一个昂贵的等级。寺庙的起源与昂贵有关,揭示了中国文化建筑体系中佛教寺庙的一般特征,展示了佛教寺庙的宗教特征。
寺庙是中国古代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中国的历史可能比寺庙长,如孔庙、武侯庙、关帝庙、岳王庙、龙王庙、孟江女庙、屈原庙、马祖庙、山神庙、土地庙、城隍庙等。功能不同,称谓也不同。汉文化庙是按等级来的,《礼记》中说:天子七庙,青五庙,医生三庙,士一庙。太庙是皇帝的祖庙,其他有官爵的人也可以按制建立家庙。
庙本已成为前宫后庙和明堂宗庙群体建筑的一部分。当宫殿和寺庙分开时,寺庙将根据自己的等级和其他因素成为独立的、二、三或多个庭院形式。
宫殿集离宫,肃肃在庙于一体。汉文化庙在建筑结构上是相似的。如北京白云观、广西恭城孔庙、浙江绍兴禹庙。与佛寺相比,与宫殿、宫殿和四合院相比,寺庙是供奉与世界不同、与世界相关的祖先的地方。祖先属于上帝的世界,佛陀来自西方,也被认为是上帝,所以佛寺被视为寺庙。佛寺的建筑自然进入汉地寺的形状。
佛教寺庙是与中国文化建筑体系融为一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寺庙在布局规则、与周围环境协调方面进入中国文化建筑体系,正常运行和发挥作用。但佛教寺庙是佛教寺庙,而不是道观和房屋,因为它有独特的建筑符号,即塔和佛像。寺庙里有一座塔,一眼就知道佛教寺庙,寺庙里有一尊像,一见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