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九思堂独一无二的度假古建宅院
今天南方古建筑设计院带大家走进度假古宅院“九思堂”,九思唐坐落于婺源县清华镇花园村委会罗云村,始建于光绪壬寅年,即公元1902。“九思”二字,源于《论语》:“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古徽州人大都有很强烈的思乡情节,在他们功成名就之后,都会衣锦还乡给自己家人造一间漂亮,舒适的古建宅院以光宗耀祖并取名“某某堂”(现今徽州方言表达人们对不分是非。不务正业的为人处事行为仍用“没名堂”加以驳斥。)九思堂得名如是而来。
建筑构成
九思堂占地500余平方,主要由4大部分组成:既前堂,后堂,厨房和后院。前堂用于招待会客等重要场合,所以大都建造的相当体面大气,前堂又有天井和前堂大厅之分:由大门入后,首先是一门楼,为重要人物下轿压架之用,由门楼而进眼前便是徽州古建必有的重要组成部分:天井,以“口”字为例比作天井,左侧一竖为入堂大门,天井紧靠一面墙,此墙既为“口”字上面的一横,墙上绘有“魁星点斗”壁画,“口”字右侧一竖乃一书房,而下面一横则就是前堂大厅了。“口”字四点也是具有含义的,那便是囊括天井的四跟顶梁大柱,此处,其雕梁画栋的徽州木雕精湛艺术一览无遗。(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倒挂狮,等等)与天井相连的便是前堂大厅了,前堂大厅左右各一房间,中间置一八仙桌,大厅左右各置两门,一门与左右房间相通,一门与左右后堂相通,而左右房间内又有两门与后堂相接,如此布局也是具有其深层意义的,因为那时候以女人的社会地位,是不方便步入正堂的,而她们若是要进前堂房间便可由后堂直接出入。
说到后堂,其大概为前堂的小型复制,一样左右各一房间,中间一八仙桌,不过各方面的配置相较前堂会简约许多,后堂左侧与厨房相通,两者之间有楼道上楼,楼上都是房间,房间布局与前后堂一致,提到房间,前后堂房内各有一雕花大木床,保存完好。后堂底部与后院相接,后院,顾名思义,一座小型花园以及陈物之用。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徽派民居古建的又一共性,那便是各门口以及厅房庭院的衔接点:台阶。而台阶又有石制和木制之分,在那个年代,它的高低大小与主人公的社会地位相挂钩,是相当讲究的,而有阶之处必有门,九思堂有大大小小门共计近30坐。
历史和现在
九思堂建造者江有孚,乃一介书生,从魁星点斗壁画可以看出主人公在造此堂时并未考取任何功名,并且还表达了对功名的强烈追求,事实是尽管主人公何其努力,却屡试不中,于是乎开始运用文人惯用的伎俩“发牢骚”,以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其表现为引用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为联悬挂于天井两侧,现存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上联,下联可能已经丢失。
晚清时期的徽州,致富定律无异于两条,非官即商,九思堂主人公既已排除以官致富的可能,主人公的身份很可能就是名噪一时的徽商了,现在比较认可的一种说法是,主人公先以一木商身份发家,(据已有资料显示与当时知名徽州木商余家鼎,江城颇有渊源,其具体不甚明朗,仍有待考证),后致力于考取功名,然,终其一生,未果。
1935年,九思堂主人膝下无子,于邻村一吴姓人家过继一子,名江显耀。
解放前,江显耀先生在上海南京路一百货店学徒,因父母陆续辞世家中无人而返回九思堂。
1949年至1952年罗云村农会以及1952年至1957年罗云乡政府办公场地设在九思堂,期间江显耀及妻子一度被迫迁至他处居住一年有余。
文革时期,九思堂曾被改为茶庄,破四旧之风席卷全国。万幸的是,江显耀先生为保护九思堂,用泥巴糊上所有雕刻,从而巧妙地躲过这场灾难,将九思堂基本完好保存至今。
1982 年,江文昌先生将所糊黄泥清除洗净,精美木雕重见天日。
2011年,江文昌先生全家喜迁新居,九思堂进行全面改造,成为婺源独一无二的度假古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