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庙的收入来自哪里?
看过武侠小说或电视剧的人应该对少林僧侣有这样的印象。他们经常到处锄强扶弱,匡扶正义,甚至在危机时刻施粥布道。那么,少林寺作为一个孩子,如何维持日常开支呢?
至于寺庙道观的收入来源,你一定会想到芝麻油钱。的确,作为一座寺庙,尤其是少林寺,每天都有很多香客来烧香拜佛。在烧香拜佛的过程中,他们经常为菩萨提供一些崇拜;此外,一些曾经在这里许愿的人也会捐很多芝麻油钱;当然,香客在烧香拜佛的过程中也会买一些高僧开灯的饰品,虽然收入不是特别高,但也可以用来弥补寺庙的开支。
赏赐+田地产
佛教立教之初,崇尚苦修,僧侣们拿着碗出丐,化缘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但后来,随着佛教的不断发展,信徒越来越多,从天子公卿到黎臣民。仅仅通过分配获得的资金已经超出了僧侣的日常需求。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依靠皇室的力量!
南朝的梁武帝深信佛教,曾四次舍身为僧。事实上,他不得不伪装成寺庙。虽然大臣们都知道这样的皇帝没有办法,但他们只能花4亿元赎回他。
除了给钱,世俗的政权控制者和信徒还会把土地送给僧侣和寺庙。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主演的《少林寺》中描述的十八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其实是少林寺僧趁李世民和王世充打中原的时候俘虏了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李世民因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给了少林寺四十公顷的土地,一个水碾。
唐高宗曾经给过一座寺庙田园一百公顷,净人一百所房子,50辆车,2000块丝布。一百公顷的概念是什么?约1/13,约150亩。此外,伟大的诗人王伟和他的弟弟王旭都崇信佛教。由于母亲去世,他们在王川家建了一座寺庙,实际上是赠送了一些房地产。
据记载,在佛教繁荣的唐的唐代,僧侣们驱使田地生产、耕种和织造、估计和贩卖。寺庙有大量的田地和水磨(唐代的水磨属于特许经营,普通人很难获得经营权),僧侣也成为了强大的社会和经济力量。
存贷业务
寺庙除了田地产和奖励收入外,还涉足金融业。中国最早的金融业是僧侣以寺庙质库的形式创造的。
南北朝时期,能典当的机构最早出现在佛寺。据《南齐书》记载,一位名叫楚澄的官员用1.1万元赎回了他哥哥在寺庙里抵押的貂坐垫、坏毛和流苏。
由此可见,在南齐时期,寺庙的质库可以抵押、赎回,甚至通过亲属继承合同关系,相当完整。
然而,除了典当业务外,僧侣们还开始经营高利贷业务。通过研究敦煌寺庙保留的年度账单,汉学家伯希和发现寺庙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高利贷。
到了宋代,这种质库被称为长生库,已经相当普遍了。在一些地区,几乎所有的寺庙都建立了从事高利贷的长生库。然而,这种行为也引起了世界的强烈不满。诗人陆游曾在他的《老学庵笔记》中批评寺庙的高利贷事业。今天的僧侣寺庙经常库里赚钱,这被称为长生库,这是非常蔑视的,并主张政府尽量严格。
怎么样?出乎意料的是,原来的古寺庙是通过信徒的香、政府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为世界赢得了一片致力于佛教的净土,使佛教文化继承了数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