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三绝——石雕、琉璃、木雕
山西省运城市吉山县在古代被称为高凉邑,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中国农业的祖先和谷物的主要神后吉曾教人们在这里耕种,数千年的农业文明从这里开始。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位于吉山县中心的吉山王庙。
黄帝的玄孙,帝的长子,周朝姬的祖先,后姬姓姬,被遗弃。几千年来,作为第一个种植吉和麦的人,他受到了皇帝的尊敬。据说后姬死后被埋在吉山南50华里城南的吉王山上。自古以来,每年农历4月17日,当地人都会到吉王山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为了方便祭祀,吉王庙在元至正五年(1345年)搬到了现在的地方。整个寺庙朝南,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在中轴线上,山门、寺庙、后姬楼、卦亭、姜子庙等建筑依次排列,两侧有钟楼和鼓楼。由于吉王庙在道光十年发生火灾,现有建筑除江王庙外,多为清代重建。
最大的看点是在吉山姬王庙古建三绝-石雕、玻璃和木雕。山西是玻璃的发源地之一。生产精良,品质优良,造型美观,色彩鲜艳。它在中国名列前茅。自古以来,它就被称为金地琉璃世界。吉王庙建筑上各种玻璃饰品色彩斑斓,令游客惊叹不已。
当你进入山门时,你首先看到的是寺庙和钟鼓楼。三楼巧妙地利用了借位,形成了正面的整体结构。祭坛的门楣上刻着立我蒸民的牌匾,典故来自中国古代民歌《康曲歌》。在这里,立和粒、蒸民和臣民意味着吉王教人们耕种,丰衣足食。
正殿前后屋檐下的立栏板上,保存着清道光年间农业劳动的四幅木雕,包括:以谷穗为国王、耕种农民、默默耕耘的牛马、滚滚的鱼、扬谷的扇车等。它详细记录了古人春播、夏管、秋收、冬藏的一整套农业活动,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文化,特别是农具发展演变的珍贵图画材料。
祭坛后面是后吉楼,高30多米。楼前门廊外有两根石头雕刻的盘龙石柱,其中一根是东面的水龙,另一根是西面的火龙。两块浮雕高10厘米,技术高超,高于北京故宫、解州关帝庙的盘龙石柱,代表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
根据《诗经》记载:禹治水旱,平定水旱,后姬开始播百谷。后姬作为第一个种植吉和麦的人,被帝尧尊为农民。帝舜时任吉官,管理农事,教人耕种,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官。在他的领导下,他远渡重洋,告别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开创了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先例,几千年来一直受到皇帝的尊敬。
后姬楼后面有一座姜庙,供奉太后和后姬的母姜。值得注意的是,姜殿的木结构是元朝建造的,屋檐上的玻璃装饰是元朝的遗物,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研究价值。2006年,吉山吉王庙被列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吉祥祭祀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