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北京房山常乐寺的历史起源
房山常乐寺位于辽寿昌年间,建于北朝南。明成化时期,有一个叫刘山的太监主持了重建。重建的常乐寺有四座寺庙,前面有山门,周围有庭院墙。清、民国进行了修缮。古刹位于瓮城中心,有两进殿宇。前院有三座无梁殿。汉白玉券门窗,重檐歇山顶,明间穿堂。后院还有三个殿,硬山式大脊,棋盘心,双扇破门,殿前有宽阔的月台。正殿两侧原有五间配殿。
常乐寺纪念碑文记载:京都宣武门外至常乐寺70多里,有一座自来塔。塔上有大鹏狮象,经常有求医的信徒来。大金寿昌年间在这里建寺,到英宗时,寺庙只剩下遗址了。从洪武到英宗,有一位法号智明的和尚独居,内官太监刘山一直在照顾他。后戒台寺、针工局副局长杨震共同出资重塑佛像,英宗亲自下令重建常乐寺,成化年间重新开放山门。
现存三进殿宇,第一进山门殿,歇山顶无梁殿建筑,面宽9.3米,一明两暗,深5.1米,原建于明代。
二是进入天王殿,为近年来复建的三间歇山式建筑,屋脊有较大的收山。
天王殿
天王殿后身
第三,进入大雄宝殿,硬山大式,三宽13米,深8米,前出走廊,画廊心墙。前出月台,左右有三个单独的耳房和五个配殿。寺庙后面的院子里有残留的自来塔石塔构件。
大雄宝殿
月台前有明碑二,民国碑一
文殊殿是东耳房
西耳房是地藏殿
西配殿
东配殿
常乐寺背后隐藏着一段历史,这与常乐寺的一位和尚有关。他出生于元末,后来帮助燕王朱迪登上王位。姚广孝是明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历史学家和诗人。洪武十五年(1382),他被推荐为燕王朱棣的老师,曾劝朱棣起兵,为他筹划军事。朱棣即位后,被授予广孝,并授予王子少师称号。他一生都以和尚的身份行使公务,不蓄发,不娶妻,宫人从不接受皇帝赐予的宅第,一直住在京城寺。姚广孝一生中有很多值得称赞的事情。铸造永乐钟的总工程师是姚广孝。为了迎接佛牙舍利,姚广孝还参加了第三次郑和西洋。晚年,他还主持了《永乐仪式》的编纂,直到84岁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