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寺院—华林寺
华林寺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下九路西来正街,建于梁武帝八年(527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吸引大量爱国华侨和游客来此观光。
华林寺前身为西来庵。据说达摩遵从师父的自我训练,西来弘化禅宗的妙旨,在梁武帝普通年间从海上到广州城外珠江北岸(今下九路),结草为庵,致力于艰苦奋斗。不久,梁武帝邀请他去建康(今南京),然后去嵩山少林寺的墙上。他传心法要,阐明宗风,被世人尊为中国禅宗的初祖。
华林寺的建设经历了从兴衰到兴衰的历史进程。西来庵成立后,经过唐、宋、元、明等朝代,与广州光孝寺、六榕寺、大佛寺、海栋寺合称为五大丛林。由于年久失修,清顺治年间破旧不堪。临济宗(1655年),从福建漳州云游至今的临济宗三十二代法裔宗符禅师发起募捐组织寺庙重建,将西来庵改名为华林禅寺,建立丛林制度。12年(1655年),清顺治首建大雄宝殿,次建阁堂庞察室,改西来庵为华林寺,成为广州佛教四大丛林之一。
道光29年(1849年),寺内住持抵园和尚奉诏建造宽31米、深44米、总面积1364平方米的500罗汉堂。除了供奉三宝佛,还展示了不同表情的泥塑500罗汉像。另一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现存威尼斯科雷尔博物馆的波罗木雕像。罗汉堂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二代住持离幻元觉写的《华林寺开山碑》写道:引河为功德水,植树木树园,首建大雄宝殿、楼阁、大厅、寮屋、仓厨。可见扩建规模之大。据史载,华林寺正门位于今长寿西路,北起兴华街,南临下九路,东临新胜街,西临玉桂坊,占地近3万平方米。西来地区到处都是寺院、禅房、僧舍、庭院等,蔚为壮观。香客云集,香火鼎盛。继宗符后,继法弟子离幻和尚为第二代(1623-1681年),连续建成10年,康熙40年(1701年)增建殿舍,殿内供有舍利塔。塔高7米,由星岩和白石制成,六面七层。每层都刻有图案,精致华丽。佛陀的遗物藏在石头、木头、铜和银四重套箱里。
在咸丰元年(1851年),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住持临济宗三十九代法裔和尚修建了五百罗汉堂。整个殿堂呈田形,水磨青砖墙,花岗岩脚,宽31米,深44米,有四个天井,除了供奉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弥勒三佛,走廊两侧分布500罗汉,坐在一米多高的砖座上,其中一个罗汉也取形于意大利旅行家马克,他在元朝当官十多年。被称为善德尊者的波罗。此外,罗汉堂中央还有一座阿育王塔,用青铜铸造,高4米,重750公斤。中间有一天王托塔像,每层都有不同的图案,非常精致。同治五年(1860)年,老园长、弟子勤安和尚步行赴京请送《龙藏》。同治八年(1869年)满载1300卷经籍和8件珍宝水运回寺,建尊经阁藏之。
民国十三年(1924年),广州市政府开辟了一条道路。大部分寺庙产品都是官方拍卖的,充当军酬。寺庙的走廊被拆成了博物馆和房子。现在只有500座罗汉堂、舍利塔和龙天常住建筑。
1949年后,根据国家文物保护条例,广州市人民政府于1957年拨款修复了500个罗汉堂。1965年,由于历史原因,星岩白石舍利塔被移交给广州兰圃,当时也移交给广州市园林局。文化大革命期间,华林寺被洗劫一空,500尊罗汉雕像被摧毁,千斤黄铜制成的阿育王塔不知何去何从,殿宇被工厂占用,宗教活动停止。
1989年6月4日,华林寺恢复活动。1990年,赵朴初居士为寺庙写了华林禅寺和初祖达摩堂的牌匾。1989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前主席齐功先生为华林寺写了妙相庄严和念佛成佛的牌匾,一些知名人士也赠送了墨宝。
1994年,500罗汉堂重建花费120多万元,损坏的500罗汉法像重塑装金花费400多万元。如今,500罗汉的形象不同,要么坐在危险中,要么平静地微笑..,一个个栩栩如生。白石舍利塔也从广州兰坛请回寺庙供奉。
1990年11月20日,广州市园林局将佛宝22个舍利子归还华林寺。经过300多年的洗礼,白石塔保存完好,风格依旧。
1997年12月8日,达摩堂建成、大雄宝殿奠基仪式举行。近年来,华林寺修建了功德堂和僧人居住的寮屋。重建山门、天王殿、佛殿、钟鼓二楼、斋堂等重点项目,增加新的文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