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寺万佛殿——平遥世界文化遗产进入冷宫
一、镇国寺万佛殿简介
镇国寺万佛殿,面宽3间,深6架椽子(3间),单檐休息山顶。万佛殿成立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963),是中国仅存的五代木结构建筑之一佛殿依然保留着浓浓的唐风;除敦煌外,还有11尊五代彩塑,是国内唯一的五代雕塑。
1997年,作为平遥古城申遗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只是和熙熙攘攘平遥古城相比之下,这古城只有10多公里的国宝门庭被冷落,成功申遗后似乎被打入冷宫。
二、唐风依存
自五代北汉建成以来,万佛寺在金、明、清都得到了修复。它在墙壁、门窗、彩画等地方留下了不同时代的印记。然而,它的大木结构仍然是五代的原始产物,具有强烈的唐代遗产风格。
1.舒展平缓的屋顶
万佛殿屋顶舒展平缓,坡度和四角翘曲,颇有迷你版佛光寺东大殿的味道。
镇国寺万佛殿背面
2.斗拱壮硕
万佛殿用料相当于营造法式四等材料,符合3开间小殿的规定,但其总高度为1.74米,斗拱柱高比超过2:3,比佛光寺大!
万佛殿的柱头斗拱为七铺双下昂;下昂和耍头都是竹形的,继承了唐代简约有力的风格;屋檐2.94米,也是古建筑中的佼佼者。当然也有违规嫌疑。
3.补间仅1铺作
就像唐代佛光寺东大殿一样,万佛殿的补间只用斗拱铺成。由于拱门眼壁的遮挡,我也不知道直线、人字拱或驼峰是否与重梁相连。据推测,直线的概率更大。
「补间斗拱下面是斗子蜀柱,既不是驼峰,也不是人字拱。在中国现存的古代建筑实例中,没有人字拱遗迹。在日本,似乎只有法隆寺的拐杖钩栏上有小木作为人字拱遗迹。补间铺体积小于柱头铺设,从底部柱头支撑跳跃——唐代标准做法(辽代仍在使用)。」by博友@有一种落后叫先进
「补间铺的另一个特点是,使拱只挑到外檐罗汉方,这也是唐代的一种手法。五代、辽以后,补间铺作为坐阑(普拍),体积相当于柱头铺作,使拱也挑到撩檐。」by博友@有一种落后叫先进
四、不施普柏方
根据唐代现有的建筑和壁画,大概可以确定普柏方在唐代和唐代以前的建筑中没有出现。
普柏方是上承方斗,下接阑额的构件,出现在辽宋时期。宋元时期,它的形象横放在柱头上,又长又薄,与阑额形成T”字形。
应县木塔普柏方
上图为普柏方,拍摄于辽代(公元1056年)的应县木塔,可算是现存最早的普柏方之一。
5.重楣
三、五代彩塑
除敦煌莫高窟外,还有24个五代彩塑,平遥镇国寺万佛殿彩塑是中国唯一保存的五代作品。柴泽军先生的《山西古建筑文化综述》。
万佛殿内,佛像布局与唐代南禅寺相似,采用唐代常见的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胁侍菩萨、二天王的基本佛坛布局。
当然,我觉得最精彩的还是威胁菩萨的造型,S造型流畅,整体比例修长协调,面容平和,菩萨超脱。
四、其它部件
1.鸱尾
猜测可能是金代或明代的作品。龙形象的尾巴,以金代最扭曲,生动。
2.脊兽
3.瓦作
滴水(瓦当之间,最外檐的瓦片)仍然是唐宋的特点,有些椽子上有彩画的残迹。
「瓦作确实是唐宋的做法,瓦当垂直于地面(宋后做成斜面),滴水瓦为重唇板瓦(宋后有三角形滴水瓦)。」by博友@有一种落后叫先进
泉州文庙滴水
元明清后世滴水有半叶菱花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