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渎庙被誉为中原古建筑的博物馆
古代济、淮、江、河被称为四渎,都尊为神,建有庙。湖北省归归县长江水神庙,名为江渎庙。由于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江渎庙、屈原祠等文物就近搬迁至秭归县凤凰山。江渎庙布局为四合院式,面积858平方米。河南省巩义市黄河水神庙是河渎庙,初建于唐,水毁于宋。明初祭祀洛水被视为河渎,朱元璋建造,共祭二水神。因此,河渎庙又称大王庙,清代有十多栋建筑。淮河水神庙是淮渎庙,在河南省桐柏县,寺庙建筑已被破坏,只有遗址和古碑。
在我国现存的四渎水神庙中,济渎寺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庙院南北长510米,大门与二门之间有一条狭长的走廊,主院东西宽215米,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约130亩。济渎寺又称清源祠,成立于隋开皇二年(582年),隋开皇四年扩建天庆宫和御香院。在唐、宋、元、明各朝,济渎寺大规模扩建,明时建筑400多栋。清同治年间,农民起义军北方一支扭军抵达济源(1867年),起义军烧毁了济渎寺主楼渊德殿和一些有价值的建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方政府对济渎寺进行了多次维修,现有建筑30多座,180多座。与其他三渎水神庙相比,济渎寺占地面积和建筑规模第一,堪称世界第一水神庙。
济渎寺是一座高档的古建筑。祠堂位于北向南,山门清远洞府前有一条宽阔的大道。据《济源县志》报道,大道上原有的东西二牌楼相对而立,可以通车,颇有气度。进入清远洞府门,是一条长170米宽30米的走廊,然后是清远门、元德门、临渊门。参观者从大门进入,先通过长走廊,再进入主庭院。
清远洞府门济渎庙山门是明代重建的砖木牌楼,由主楼和左右两掖门组成。主楼由三座四柱悬山建造。四根中柱排列在一线,承载着巨大的屋顶,具有很大的观赏价值。清远门与元德门之间有四座碑楼、东岳行祠、松里神祠等建筑。现在只有明洪武时期的大明圣旨碑。它描述了朱元璋平定世界的成就和五岳四渎的圣旨。
渊德门以北是祭祀济渎神的主要建筑,如渊德殿、元君殿、三渎殿。虽然这些建筑已经被摧毁和焚烧,但它们宏大的建筑规模仍然可以从渊德殿遗址的台基和基石布置中看出。遗址长33米,宽22.8米,宽7间。布局为室内双槽,台基前设双踏道。
渊德殿后的宿舍建于宋代开宝六年(973年)。它是河南省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它有两个深的房间和五个宽的房间。其建筑特点是屋檐粗短,屋檐深,顶坡平缓,斗拱疏朗,木结构简洁活泼。
渊德殿是济渎神朝政的殿堂,宿舍是济渎神下榻的地方。在渊德殿和宿舍之间,原有的道路覆盖连接构成了隋唐祭祀建筑的一般工形格局,是济渎寺庙等级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渊德殿和宿舍的两侧,有82对回廊和90对外回廊。在走廊和大厅之间,很少有绿化和树木覆盖,只有一棵千年的柏树。自由、轻松、开放的场地便于祭祀活动,但也能衬托出大厅的威严和走廊的美丽。
宿舍北侧,进入渊门即到北海祠。北海祠是祭祀北海神的地方,所有建筑都围绕北海池布局,具有古典园林风格。池南龙亭直接有走廊,龙亭前有拜殿和22间走廊。池北为灵渊阁和北海神殿。北海池又称龙池,分东西两池,所以也有北海池和龙池。东池长43.5米,宽23.5米,面积约1022平方米。西池长6.5米,宽42.5米,面积约2800平方米。池边有桥亭、白虎亭、龙王亭。
济渎寺北海祠自成体系,与济渎寺整体布局相协调。其主楼仍以济渎寺轴线排列,形成祭祀重心。沿轴线两侧有几个小亭子、亭子和桥。龙亭是明代早期建筑,宋元制。龙亭的建筑位置构思巧妙:建在岸边,突出在池子里,三面临水,既体现了建筑与水的依赖关系,满足了人们亲水的心理需求,又为祭祀官员投掷金龙玉简和牺牲祝福提供了便利。
济渎寺东西两侧的天庆宫和御香院,是寺内方丈和道士居住的地方,既有客栈的作用,也是各级官员在祭祀日前来参加祭祀活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