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寺是莲花山盛开的信仰
藏传佛教一直有很多古寺。今天我们要知道的塔尔寺是中国十大最美古寺之一。它与甘丹、哲蚌、色拉、扎什伦布寺、拉卜楞寺一起被称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庙,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咯巴诞生的地方。其中,壁画、堆绣、酥油花是塔尔寺的三大艺术特色。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黄中县鲁沙尔镇南部的莲花山,距省会西宁市25公里。它与甘丹、哲蚌、色拉、扎什伦布寺和甘南的拉卜楞寺一起,被称为中国六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它是格鲁派僧侣和信徒的宗教活动中心之一。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宗喀巴成名后,有许多关于他灵迹的传说。据说他出生后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了一棵白檀香。明洪武12年(公元1379年),宗喀巴的母亲根据儿子的来信所示,在信徒的帮助下,以这棵檀香树和宗喀巴送狮子吼佛像为胎藏,砌石建塔,这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后来,这座塔一再改建易名,成为大金瓦殿中的大银塔,是整个寺庙的主要神物,汉语塔尔寺就是这座塔的名字。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禅师仁钦宗哲坚赞塔旁建静房,聚僧坐禅。17年后,弥勒佛殿再建,塔尔寺初具规模,取藏名本贤巴林,意为弥勒洲寺十万佛像。
400多年来,塔尔寺逐渐发展成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古建筑群。全寺占地600多亩,僧房9300多层,殿堂52座,僧人最多3600多人。四山环绕,殿宇宏伟,佛像庄严,梵塔棋布。大金瓦殿和大经堂是整个寺庙的主要建筑。大金瓦殿建于清康熙年间,建筑面积456平方米,上下三层,飞檐四出,各抱形势,歇山式金顶,覆盖镀金铜瓦,墙面采用琉璃瓦,图案精美,殿内纪念宗喀巴大银塔,被誉为世界一庄严大经堂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被火焚重建,总面积2750平方米,经堂内长柱18根,短柱90根,均用专用地毯包裹,地上铺有地毯垫,可供3000名僧人集体念经,正西方供有无数佛像、藏文经典,有0、班禅、寺院法台座,柱间挂满各种卷轴画。
此外,还有弥勒殿、九间殿、三世灵塔殿、释迦牟尼殿、依父殿、小金瓦殿、花寺、居巴扎仓、丁科尔扎仓、曼巴扎仓、如来八塔、过门塔、菩提塔、时轮塔、印经院、大喇让和各种住宅。除了各种造型精美的佛像、法器、卷轴画外,还保存了宋代哥窑瓷坛、玉雕、明代龙瓷瓶、清代龙鱼瓶、竹雕寿星、玉雕观音等珍贵工艺品,以及历代统治阶级赠送的各种牌匾和汉藏文碑。
塔尔寺是藏族文化艺术的宝库。明万历40年(公元1612年),在三四世喇嘛的倡导下,塔尔寺首建显宗学院,建立讲经开法制度,系统学习因明、般若、中观、俱乐部、戒律等显宗经典。今后,密宗、时轮、医明学院相继建成,形成正规的学经制度,学习密宗经典、天文、历算、医学等知识。有成千上万本关于佛教、藏族历史、文学和语言的文献书籍,是研究藏学的珍贵资料。此外,还有酥油花、壁画(唐卡)、堆绣。被誉为艺术三绝,誉满藏区。
在塔尔寺南面的山坡上,依山而建大片僧舍,行走时仿佛进入了迷宫。洛桑丹增居舍位于拉曲公麻21号,是河黄地区最常见的院落,干净的院子里丁香花静静开放。当我们看到主人时,他正在西厢房的画室里画画。从刚画了一半的唐卡上,我们可以大致看到绿度母的端庄形态。39岁的洛桑丹增13岁进入塔尔寺为僧。他进入了画家组。首先,他仔细研究了藏传佛教绘画的造型艺术,从勾线和学习比例开始。当他第一次进入塔尔寺学习绘画时,他很幸运地得到了塔尔寺著名艺术家扎西尼玛的指导和教导。扎西尼玛师从血日尼玛,他的画像笔细腻,画面严谨,在僧俗中颇有名气。扎西尼玛生前画的塔尔寺全景图,层次清晰,色调干净,宏伟壮观。当洛桑丹增遇到扎西尼玛时,扎西尼玛病得很重。同样是土族的扎西尼玛特别重视他面前的小和尚,并在病床上向他解释了佛教绘画的测量方法。洛桑丹增在高师的指导和个人的努力下,在绘制壁画、制作堆绣、酥油花等方面造诣颇高。洛桑旦增画的壁画和唐卡在青海和甘肃的许多寺庙里。1986年新建金刚十轮坛城时(由十世班禅大师经师,塔尔寺十三世嘉雅?洛桑丹贝坚赞发起),洛桑丹和十几位艺僧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画了殿内外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弥勒佛菩萨、极乐金刚、本尊金刚、护法神、吉祥八宝等壁画,总面积400多平方米,十分壮观。
佛教自公元7世纪传入吐蕃以来,已在雪域高原上流传了近1400年。随着寺庙的建设,佛教壁画也出现了,并不断发展和繁荣。塔尔寺壁画种类繁多。从生产技术和性能类型可分为三种:一种是布帘画,先选择布,然后刷胶,石膏粉,在加工布帘上绘制,然后根据墙面面积镶嵌木框,装订在墙上,这种壁画被称为室堂壁画,在塔尔寺最常见,共170多幅;第二种是壁画,也就是说,直接在处理过的白墙上描绘的壁画;第三种是在墙上镶嵌木板,用胶水和石膏打底,然后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