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了中国佛教建筑的主要形式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在西汉末年流入中国并广泛传播。从那时起,佛教文化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建筑是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中国的佛教建筑主要有寺庙、塔、石窟等形式。
寺院是梵宫圣地,历代佛教信徒年香顶礼,念经拜佛。寺庙是中国古代官署的名字。东汉永平11年(68年),西域僧人拍摄摩腾法师和朱法兰法师,带着佛经佛像来到洛阳,住在鸿鹿寺。后汉明帝建僧院,供他们传教。由于传说中佛经、佛像是白马背的,故僧院被命名为白马寺。后来,随着佛教的发展,寺庙成为中国僧侣的一般名称。
寺庙通常以宫殿为主体。建筑形式遵循古代制度,主要采用阳台大厅、休息山、重屋檐、悬挂山、硬山等屋顶。主要建筑位于南北中轴线上,次要建筑位于轴线东西两侧。
宋代寺院盛行伽蓝七堂制度,即佛殿、法堂、僧堂、仓库、山门、西净、浴室。还有钟鼓楼、罗汉堂等较大的寺庙。明清时期,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法堂、罗汉堂、观音殿、钟鼓楼等已成为寺院的常规建筑。
佛教寺庙的大门通常被称为山门。世界上大多数著名的山僧都是,因为寺庙大多生活在山脉和森林的深处,所以它被称为。山门一般有三个门洞,象征着三个解脱门,即空门,没有相门,没有门。大多数山门建筑都是房屋式的,里面有两个手持金刚杵来保护佛法。
从山门到北,第一座殿是天王殿。殿内有弥勒佛像,其次是韦陀天,两侧有四尊金刚像。
天王殿是寺庙的正殿,也就是大雄殿。大雄殿是寺庙中最宏伟、等级最高的建筑,多为重檐歇山式。殿内供奉佛教创造者和最高领导人佛像,通常有一三尊雕像。
大雄宝殿后面的法堂,又称讲堂,是传教的地方,建筑仅次于正殿。大厅里有一个法座,上面有一个座位和一个高高的平台供演讲佛法。法座前面还有一个讲台,台下有一个香案,两边都有听法座。
正殿两侧的东西配殿名称各不相同。一般来说,东配殿是伽蓝殿,西配殿是祖师殿。但也有许多寺庙是观音殿和文殊殿,供菩萨使用。三大士殿、地藏殿或药师殿。早期的寺庙通常建有佛塔,一些大寺庙和藏经馆。
此外,佛寺还有僧房、香积厨(厨房)、斋堂(食堂)、职事堂(仓库)、茶堂(接待室)、云会堂(禅堂)等附属建筑。
起源于古印度的,梵文被称为Stupa,中文翻译为沙波、塔婆、浮图等。在古印度,建造塔是为了埋葬佛陀的舍利,而且建筑也很低。但传入中国后,它不断被中国化,成为一座独特而丰富多彩的高层纪念建筑。
就材料而言,中国的佛塔有木、砖、石、铜、铁、玻璃等质地。从平面造型来看,有方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十二角形、菱形等形状。根据结构和艺术造型,还有覆盆式、亭式、亭式、密檐式、金刚宝座式、过街式、花塔式等。
波波塔的形状与印度的波波基本相同。波波塔的形状出现在北魏现在北魏的云岗石窟。它早期流入中国西藏,然后从西藏流传到其他地区。随着沙沙挡坡在中国逐渐演变为中国的宝塔,印度的沙沙挡坡也在不断演变。在元代,随着喇嘛教的繁荣,它再次被引入中国土地,并开始出现在汉族地区。
阁楼塔是中国最常见的古塔之一。它是印度沙波与中国古代高层建筑相结合的产物。层与层之间的距离较大,每层的门、窗、柱、支架、斗拱、塔屋檐等,均参照木结构的形式。塔通常有楼梯可以俯瞰。
密檐塔也是一种较高的多层塔。但其底层特别高,上述每层间距很小,塔檐紧密相连,每层之间没有门、窗、柱等楼层结构,其中大部分无法到达。
亭子塔的声波堵塞与传统亭子相结合。其特点是塔体单层,平面为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它看起来像亭子建筑,但下部有一个基础,顶部有一个塔刹。亭子塔是高僧墓塔的主要形式。
金刚宝座塔是佛教密宗派的塔,在一个高台上建有五座小塔,供奉金刚界五佛,象征着须弥山五形。塔座和五座小塔的须弥座上覆盖着狮子、大象、马、金翅鸟王和孔雀。
花塔由亭子塔和亭子塔改变而来。它的上部装饰着巨大的莲花瓣或密集的佛龛,以及狮子、大象、青蛙等动物形象的雕刻或塑造。从远处看,它就像一束巨大的花,非常华丽,所以它被称为花塔。
过街塔始于元发展起来的,一般位于街道或道路上。由于元代大兴喇嘛教,过街塔大多是波浪式的。过街塔结合了古代城关建筑的特点,在下面建造了门洞式。根据佛教教义,行人从塔下经过,就是向佛教敬拜。过街塔有单塔、三塔、五塔等形式。
虽然中国的塔有多种形式,但主要结构无非是地宫、基座、塔体和塔刹。特别是塔刹是塔的独特组成部分。它是整个塔的最高部分。它是用腐烂的砖和石头建造的,也用金属铸造的,这意味着土地代表佛教。塔刹实际上是古印度沙沙作响的变形。
石窟寺是在悬崖上挖洞供养佛像的寺庙。它也是一座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建筑。大约在公元三世纪,通过克什米尔和阿富汗的大月氏国家在贵霜时代传入中国西部的新疆。著名的库木吐喇千佛洞和克孜尔千佛洞是在这一时期挖掘出来的。
此后,随着佛教的发展,石窟寺建筑继续东传,出现了敦煌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冰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等惊人作品。
在古代,印度有两种石窟形式:支提和毗诃罗。支提是一座内圆外力马蹄形的礼拜堂,其中有一座小舍利塔。毗诃罗是僧侣们居住的一个石窟。它是一个方形的大厅。四面墙上有许多小洞供僧侣居住。
然而,自传入中国以来,这两种形式逐渐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了灿烂的中国石窟寺艺术。中国的石窟寺将支提中的舍利塔改为直通窟顶的塔柱,塔后原留作旋转星期的空间,也改为方形。这样,原来的马蹄形洞就变成了长方形的石室,塔柱前的人字形屋顶,以中国建筑的形式,两端都是拱形的。毗诃罗中僧居住的小窟也变成了佛龛。
石窟形式的中国化在石窟屋檐和走廊中最为明显。虽然石窟屋檐走廊是从悬崖上凿出来的,但形式完全模仿了中国古代的木结构建筑。即使在敦煌莫高窟,唐宋仍有六座木屋檐!
中国的佛教建筑不仅反映了辉煌的古代建筑艺术,而且保留了大量的绘画。反映历代社会生活的雕塑、石刻等艺术作品。因此,它也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和科学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