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昆明寺庙中的应用
本文主要阐述了昆明寺庙园林的形成及发展,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以昆明圆通寺为例,根据实地调查,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从院落布局、空间处理、意境表达3方面对昆明圆通寺的园林环境进行了分析,论述了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昆明寺庙园林中的应用。
1.昆明寺庙园林的形成及发展
1.1昆明宗教的形成及发展
佛教于公元7世纪传入云南,为适应云南多民族的心理素质和文化传统,在内容和形式上吸收和融合了原始宗教及巫术文化,从而逐渐发展兴盛。由于云南地区的不同民族信奉不同的佛教派系,因此,不同的佛教派系吸收和融合不同民族的原始宗教和巫术文化,使佛教这一世界宗教在云南具有民族化特征。
云南地处边陲,少数民族众多,自然条件的多样性和文化特质的多元性决定了佛教在云南漫长的传播发展过程。尽管云南佛教各派系及其各宗支的特点显著且各不相同,但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上云南佛教具有多民族性、跨区域性、民俗化、世俗化和现代化几个典型特征。
1.2昆明寺庙的园林环境
昆明自汉代设益州郡以来,由于多元文化荟萃,宗教礼制长盛不衰,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寺观园林风貌。南邵时期,寺观园林也随着佛教、道教传人云南而出现。在园林选址上,“僧占名山”反映出历来我国宗教对庙宇选址的重视,而云南以山地为主的地理条件,提供了其寺庙园林基本的风景地貌。此时云南的寺庙园林出现了园林式、山林式2种平面布局。园林式布局是在严谨的中轴对称中再造山水园林,在理性中追求自然,而山林式布局则是在广阔的自然背景中,用人为的殿堂布局,封闭对称来强调理性、佛性。
纵观昆明的寺庙,其园林环境主要包含,毗邻于寺观而单独建设的园林;寺庙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园林;郊野地带的寺庙外围的园林环境这3种情况。昆明圆通寺的园林环境,就是典型的庭院式园林。
2.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2.1效法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重在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历代造园大家都追求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改造自然,创造出宜人和谐的园林生态。“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对中国古典园林最准确的诠释。所以,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中,各种园林元素之间的关系如山与水的组合,树与花的搭配都追求天然野趣。
2.2因借自然
为了使园林景观更加融于自然,表现自然,历代造园家都在园林空间的划分上不吝笔墨,采用种种方式,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有限空间的局限性。由此,如何处理好形与神、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明与暗、对比与调和便是古典园林造园法中最重要的一环,以求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使园林与自然过渡流畅,景色隔而不绝,空间相互渗透。
2.3高于自然
自然始终是园林创作的素材,中国古典园林是风景式园林的典型。在园林景观中,水岸曲折自如,水中波纹荡漾,花草树木高矮错落,所有建筑即与周围环境自然融合,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让游人移步换景、渐入佳境。中国古典园林将园林与自然融为一体,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3.昆明圆通寺
3.1独树一帜的院落布局
自然环境中,“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山水相依,互相烘托,才得以创造出“山灵水秀”的园林景观。昆明圆通寺是以水院为主题的佛寺孤例,它采用廊院式布局,以主殿为核心,在佛殿和主要建筑间以回廊和花墙联接、穿插,形成一个个廊院空间,在院内以山池佳木构成园林景观。并使宗教空间和园林空间渗透融合,造成空间上和景观上的千变万化,从而既保持了宗教建筑的气势,又呈现出轻陕明朗的园林气氛。
圆通寺还有一点与其它佛寺不同,一人大门沿着中轴线一直是下坡而不是上坡,大雄宝殿地处寺院的最低点,紧挨一潭碧波,为圆通寺的放生池。其潭位于全寺中心位置,在宽大的放生池中央是八角亭即观音殿,南、北2端各有1座汉白玉石桥与岸上相连,水院平静清秀,游人宛若置身水乡泽国。现存寺院中,放生池地处景观中轴线且如此巨大的极少,而现存的敦煌唐代壁画中,采用如此布局的佛寺却比比皆是,有此可知,圆通寺是反映唐代佛寺建筑风格的真贵实例。
3.2步移景异的空间处理
昆明圆通寺建于螺峰山陡崖之下,游客踏步于庭院之中,欣赏美景之间抬头仰望,随时可见圆通寺背后螺峰山之景,此种借景手法,把观赏者的目光引向园林之外,从而突破有限空间而至无限,与“来去自由,通达无碍”的禅境相吻合。一进昆明圆通寺的寺门,便是由院墙围合的2个纵向院落空间,以华丽的石雕牌坊相分隔。第2个院落以内外通透的天王殿作为结束,与院落空间既分又连。天王殿后是水院,周围回廊环抱,把天王殿、水榭和大雄宝殿连了起来。游人进门后,由一幢建筑转到另一建筑,由一空间进入另一空间,增加了景色的层次,扩大了空间的容量,过渡十分自然。游人游览在回廊之上,每一步都可见到伫立于放生池中的八角亭和圆通宝殿,而在白玉桥上行走,又可见水面四周那曲曲折折的回廊,整个庭院景色互相因借、互相搭配、融合自然,营造出了“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空灵的空间效果,表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佛境。
3.3委婉含蓄的意境表达
受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善于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丰富细腻的情感,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想象空间。圆通寺中所设的“放生池”,除放生、养殖等功能之外,又是一面天然之镜,积水空灵,行走其中,碧水涟漪,螺峰倒影,仿佛游人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和洗礼,暗含佛教“普度众生”之妙旨,使人心境清虚,意味无穷。
游人游览到一地,一般情况下,所逗留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其妙境带给人心灵的洗礼,匾额楹联文字的点醒和文物古迹的展示却能引发游人的共鸣,带给游人恒久的幽思和禅悟,意境深远。进入圆通寺的山门,到达“圆通胜境”牌坊处便能看到一幅联,上书:圆通开胜境,山林上下,流传千古遗迹;古寺挂双龙,东西飞舞,涌起半边风云。不仅指出圆通寺建寺时间之久远,更让游人对圆通寺优美的景色产生无限的向往引导游人继续游览。在盘坤崖的铜佛殿处,壁间的摩崖题刻更是琳琅满目,历代骚人墨客,多有题咏。摩崖造像中,有传说吴道子绘的观音像,清人所创的张三丰羽士像等都是园林景观中人文艺术的直接表现,既有审美价值,又见证了历史的沧桑。面对古物楹联,观赏者的思绪可以瞬间回溯到那悠远的古代,增加园林的意境。
此外,昆明圆通寺圆通胜境牌坊上面还雕刻有八洞神仙、南极、三星等道教神仙,反应了当时云南佛教融合的思想。寺中的佛殿更是把汉语系佛教(大乘显宗)、巴利语系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和藏语系佛教(大乘密宗)汇聚在了一起,风格各具特色,令人大开眼界。
4.结语
运用中国古典园林手法对寺庙园林环境的营造,除了营造寺庙园林的意境,更是体现出哲学中的大智大慧。昆明圆通寺虽然地处闹市,却能闹中取静,以小见大,形成别具一格的江南山水园林环境,这份从容不迫的智慧正是体现在藏于显的微妙关系之中,体现在不显山露水的温柔掌控之中,体现在计成所说的“略成小筑,足征大观”中。值得我们用心去学习揣摩,追求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