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妙应寺白塔——中国规模最大的喇嘛塔
妙应寺,俗称白塔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上。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它始建于元代,原名“大圣寿万安寺”,寺内的白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
元世祖忽必烈深信藏传佛教。他继位后拜西藏著名僧人、藏传佛教萨迦派首领八思巴为国师,请他掌管全国佛教。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忽必烈决定在元大都兴建一座象征王者之都的大型藏式佛塔。他亲自选址建在有释迦舍利塔的永安寺内,并命八思巴的俗家弟子、尼泊尔匠人阿尼哥负责设计与施工。
阿尼哥冥思苦想,精心设计了一座融印度、尼泊尔与西藏佛塔建筑艺术并有创新的覆钵式佛塔造型。塔体砖石结构,高50.9米,由塔座、塔身和塔刹组成。塔座为三层须弥座式;塔身为覆钵式;塔刹由硕大的下大上小13重相轮,托起一个直径为9.7米的巨大铜制华盖,其周边垂挂着36片带有佛字和佛像的华盖,下面各系一个风铎;刹顶为铜制鎏金小型佛塔。其刹顶的造型也是中国目前所独有的。历时8年,白塔于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竣工后,“帝制四方,各射一箭,以为界至”,忽必烈又下令以塔为中心兴建一座“大圣寿万安寺”。据史书记载,这座寺庙范围是由从塔顶处射出的弓箭的射程决定的,面积达16万平方米。由此不难想象当时的大圣寿万安寺的面积之大。由此开始,这里便成为元朝的皇家寺院。元朝时大圣万安寺的香火极为旺盛,但是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的一场特大雷火,烧毁了寺院所有的殿堂,唯有白塔幸免于难。
现在的白塔寺是明朝重修的,明宣德八年(1433年),明宣宗敕命维修了白塔。天顺元年(1457年),寺庙也进行重建,建成后命名为“妙应寺”,但面积只有1.3万平方米,还不及元朝时的十分之一,范围仅为元代所建佛寺的中部狭长地带。白塔寺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有山门、天王殿、大觉正殿、七佛宝殿、塔院、三世佛殿、白塔等建筑,天王殿的东西两侧有钟鼓楼,七佛宝殿的两侧有配殿。
妙应寺白塔总高51米,砖石结构,白色体躯,塔基是用大城砖垒起,呈T形的高台,高出地面二米,面积为1422平方米。白塔的形制源自古印度,窣堵坡式佛塔。塔基呈方形折角须弥座,代表着构成世界的元素之“地”,塔身之上为覆钵体,好似僧人用的钵盂倒置,所以又称为覆钵式塔,这部分代表“水”,覆钵上是13天,又称相轮,13层相轮佛塔代表着最高等级,供奉释迦佛舍利塔,这部分代表“火”,13天之上是直径为9.7米的华盖,四周垂挂36片铜质华鬘,下边各垂有风铃,华鬘代表风,又象征佛张伞盖,庇护众生,华盖之上是铜质镏金宝顶,高约4.2米重有4吨。
妙应寺白塔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藏式佛塔,是元大都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尼两国人民友谊和文化交往的历史见证。1961年,“妙应寺白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