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华林寺大厅-江南第一木建筑
位于福建省政府旁边,有这样一座寺庙,与其它寺庙的浓香相比,这里有些冷清。花五元票钱,就可以入内参观了。这是福州华林寺。没有人来来往往,这里更平静。1958年首次全国文物普查,专家学者来到这里,将华林寺定为宋代建筑。后来,经过几次调查,确认其风格具有隋唐遗产风格。建筑时代不晚于五代末北宋初。因此,华林寺取代了宁波保国寺,成为江南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华林寺也位列全国前十,是中国已知的第七古建筑。
早在宋人梁克家的《三山志》中,就有关于华林寺的记载。据书记载,华林寺,老名越山吉祥禅院,建于钱氏18年(即五代十国吴越国时期,宋朝乾德两年,当时吴越国还没有收归宋朝)。
走进华林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巨大的斗拱。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斗拱从唐朝到清朝逐渐减少,斗拱的原始结构功能也下降为装饰部件。在走廊下,有一个截面类似于圆形的月亮梁,月亮梁的底部是凹的,在古代被称为开始䫜(凹)。
走廊外,排成一排柱子。如果你仔细看,你会发现柱子的身体不是直的,而是中间大两侧的小梭子形。这种柱子叫梭子柱。梭子柱的做法也很古老,在宋代的《法国建筑》一书中提到。
走进大厅,到处都可以看到巨大的斗拱,斗拱底部有一块板,叫做盘板。斗拱下的盘板很古老,北方唐代以后很少使用。
月梁由旁边的柱体伸出丁头拱支撑,柱体上方的斗拱做法更具特色。
一般来说,拱通常放置在垂直于其角度的横拱上方,这在古代建筑中被称为计心制造。但在华林寺,你可以看到跳拱上方没有水平拱,这是偷心制造。偷心制造的做法仍然存在于福州保留的许多明清古民居中。这种做法甚至漂洋过海,传播到日本,在日本形成了佛教建筑风格。
著名古建筑学家傅曾写过一篇题为《福建几座宋代建筑及其与日本镰仓大佛建筑的关系》的文章。文章说:这些福建地区的建筑特征与日本镰仓时期从中国南宋传播的大佛建筑非常相似,证明大佛是南宋福建传播的地方建筑风格。
那么,除了偷心造佛的做法,还有哪些做法与华林寺相似呢?这里列举几点。第一个是斗拱,在古建筑中,斗拱的名位置不同,名称也大不相同。斜拱被称为下昂。在大多数地区,下昂通常是平面或有一定弧度的曲面。但华林寺的下昂却与众不同,在顶部,即昂嘴,是一条独特的三弯曲线。如果是大佛,也有类似的曲线。第二,斗底有皿板的痕迹。第三,梁底凹雕成海棠形,在大佛中称为锡仗雕。
除了大殿,曾经的华林寺还有很多建筑,比如文昌祠、普陀岩,现在只剩下大殿了。风雨过后,它仍然站在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