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和古建园林的保护与修缮
本文主要从古建筑和古园林的保护和修护的原则、古建筑和古建园林保护和修缮的前期准备工作、历史园林和古建筑环境保护与修复的思路与方案研究和古建筑和古园林保护和修缮的施工组织过程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前言
在当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作为珍贵文物的古建筑和古园林却日益受到破坏和损害。加强古建筑和古园林的保护与修缮工作的投入都将大大提升城市文化吸引力,促进社会生活环境的文化氛围发展。
二、古建筑和古园林的保护和修护的原则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颁布的宪章、公约、宣言等国际文件中,对历史园林与古建筑环境保护着重强调了如下几个原则:
原真性:为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应在考古及历史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修复,以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来确保达到修复的原真性。这种原真性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也是精神意象和社会层面的,应充分尊重所处的历史环境带来的各种场所信息。
完整性:在保护和修复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其整体环境的整合,这里的环境不仅仅是对其内部或局部的景观要素的孤立处理,还应把保护对象放在整个街区,甚至地区的层面上,保护的同时应契合城市形态的梳理和城市肌理的衍生。
动态性:对历史园林和古建筑环境的修复必须尊重其发展演变的各个阶段,在保留至今的种种实体之上,其实都蕴含着不同时段的历史信息,不能单纯武断的复原某一时段的结构元素,而应以一种动态的角度对其蕴含和积累的场所信息进行研究、挖掘和取舍。
适度性:对历史园林的日常利用必须限制在其环境容量所能承受的范围,避免过度利用造成风景的损坏。保护和修复其原真性的需要应优先于民众利用的需要。应在环境容量范围之内对参观或观光的公众人数适度控制,以确保其历史氛围得以保存。
从《威尼斯宪章》到《西安宣言》,对历史园林、古建筑环境、古迹遗址和历史区域等遗产保护工作的认识经历了不断深化的过程,由最初的以单体保护为核心的保护体系发展到整体城市历史环境多元整合保护的新阶段,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拓展了。
三、古建筑和古园林保护和修缮的前期准备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古建筑“在进行修缮、保养、迁移的时候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施工中以现状测绘研究为依据,恢复建筑原有的整体风貌;尽量利用建筑的原有材料,必须换新的部分应采用相似的材料及构造做法;推测复原的部分应与当时做法基本吻合。并在维修中提高木材的防火、防腐、抗虫的能力。在现代建筑中要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1.现场交接准备
现场交接的准备,其重点是对各控制点、控制线、标高等进行复核,对目前的施工现场进行调整准备,以使整个现场能符合工程的布置原则及要求,这些工作拟在进场前全部完成。
2.技术准备
自进场之日立即着手技术准备,一方面使有关人员能仔细阅读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及相关细节,另一方面开展有关钢筋翻样,木工翻样,石工翻样、混凝土级配试配,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等技术准备工作,同时根据施工需要编制更为详尽的施工作业指导书,以使从工程开始就受控于技术管理,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3.机具准备
进场后,对中、小型机具将按进场计划分批进场,设专人对其维修保养,并使所有进场设备均处于最佳的运转状态。
4.材料准备
根据翻样单,混凝土级配单等及时提供钢筋用量及水泥用量,报送业主备案,并落实有关其他材料供应商报业主审批,同时进行采购工作,及时组织前期的周转材料进场,以确保顺利施工。
5.人员准备
总承包管理部人员及相关人员立即进场,作好前期施工准备工作及承担起施工总承包管理职责。开工之前10天,所有施工管理人员将全部就位,而施工人员将根据现场需要分批进场,并在公司内部备足各类专业的施工操作人员。
四、历史园林和古建筑环境保护与修复的思路与方案研究
按照《佛罗伦萨宪章》,“历史园林的保存取决于对其鉴别和编目情况。对它们需要采取几种行动,即维护、保护和修复。”虽然在历史园林和古建筑环境保护的总体理念上取得了共识,但究竟应该如何保护和修复还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通常,历史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也需要以测绘资料为依据;但历史环境与古建筑不一样,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演替频繁,常常根据现实需要变更,甚至与原先的环境面目全非;而且无法确认哪个时期哪种状态才属其原真。所具依据如果只是文字描述,不免会产生对文字理解的歧义。
当前,对古迹和古建筑环境的修复大体有如下几种思路和做法:
1.保护原状,“原汁原味”
对历史园林、古建筑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以历史资料为基础,追求形似和原真。这种思路和做法能够最大限度实现对历史环境的保护,但由于史料匮乏,不太容易实现。大多只能根据现状,尽量接近历史环境面貌,在局部构造上借鉴传统材料、形式和工艺。
2.保护为主,合理修复
根据史料记载对古迹和古建筑环境以本体保护为主,在史料不全的情况下,对于环境可进行合乎逻辑的修复。如2002年南京“鬼脸城”一带城墙环境整治,根据史上记载“鬼脸照镜”,在其前方挖了一个水池,可从水面见到城墙的倒影。
3.本体保护,按需变更
对古迹和古建筑环境缺少史料记载,可在本体保护的前提下,赋予环境新的功能,满足现实社会需求。这也是梁思成先生当年提出的对北京城墙保护利用的思路。如南京秦淮河是一条流淌千年的母亲河,其大部分为历史上的护城河,水体与城墙有着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
对于具体的历史园林或古建筑环境,是保护还是修复、利用,需要根据其价值、现状、空间形态等相关因素综合考量。采用哪种保护修复处理方法,则应根据历史文献,最好是历史图籍,分析古迹或古建筑的特征及所在环境的意象,请教专家,倾听民意,采取合适的保护、修复和利用策略,目标是达到古建筑本体与环境的和谐整体的表现。
五、古建筑和古园林保护和修缮的施工组织过程
施工组织主要分为人员组织、机械设备组织、材料组织、运输组织、协调组织等五部分,这些组织内容安排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整个施工的生产过程能否顺利完成。故根据我公司各部门进行内部协调后,对这五大组织的安排主要为:
1.项目班子配备情况及管理制度
本工程的重要性及管理方式决定了管理层人员的配备必须全面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在组建本工程项目管理班子时,我公司将选派曾施工过类似古建结构形式的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项目管理班子进驻现场直接参与本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在本工程施工管理上将严格按项目法组织施工,执行全面责任承包制,在部门设置上将配齐从开工至交工所有的职能部门人员,以确保整个工程在施工全过程中具有连贯性。公司技术、质量、安全、材料等职能部门严格遵照公司项目法检查要求,定期深入项目,切实监督、指导、控制、服务于项目,从而为全面管理、全面协调、全面控制创造有利条件。
2.劳动力调配计划
施工劳务层是在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操作人员,是施工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的最直接的保证者。故我公司在选择劳务层操作人员时的原则为:在我公司劳务优良的人员名册中选择,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意识,具有较高的古建技术等级,具有相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施工劳务人员。
劳务层组织由公司人力资源部根据项目部的每月工程的工作量、进度、质量要求,选择确定具有古建施工能力、经验丰富的劳务队伍,并办理好各项用工手续,在全公司进行平衡调配,并以确保施工顺利为最基本之原则。
六、结束语
近年来,由于许许多多建筑项目的不合理开发造成了大量古建筑和古园林的严重破坏。因此,古建筑和古园林的保护与修缮工作迫在眉睫。结合已有的文物保护政策,做好对文物保护及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探讨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