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县奉国寺壁画-艺术世界琳琅满目
在辽宁省义县东北角,有一座完整的佛教寺庙建筑——奉国寺。奉国寺是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以辽代寺庙和寺庙精美的辽代雕像和壁画而闻名。然而,山门寺仍有精彩的壁画,色彩鲜艳,线条清晰,画家精细,也是罕见的壁画,堪比永乐宫壁画!
辽代皇家寺院·佛道场——义县奉国寺(俗称大佛寺)位于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县,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年)。它是辽朝自称释迦牟尼转世的圣皇帝耶律隆绪在母亲萧太后故里建造的皇家寺庙。进入东北,其文化个性与三秦大地大不相同。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它不是中国文化的中心,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文化贫瘠而单调。相反,它以其突出的特点和完整的遗产,使辉煌的中国文化呈现出惊人的完美。
中国人对奉国寺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1941年印制的《奉国寺纪略》详细描述了奉国寺,包括图片、寺址、建筑、寺庙系统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学者对奉国寺的绘画壁画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1961年,杜仙洲先生的《义县奉国寺大雄殿调查报告》对奉国寺大雄殿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对奉国寺的建筑绘画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他认为奉国寺保存的辽代建筑绘画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它是中国的艺术遗产,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奉国寺的彩绘壁画在《祁英涛古建筑论文集》、《中国建筑艺术史》等书籍中都有提及,为五代、辽、宋的建筑彩画改变了唐代以前简单的建筑色彩,为明清彩画的发展高峰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提供了材料依据。
奉国寺大雄殿为完全露明造,现存约2000平方米的建筑彩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内容包括飞天、网目纹、莲花、杂花、凤纹等,绘画技法多样,多画。其中,梁彩画部分保存相对完整,内容包括42幅飞天、丰富的网眼图案、凤凰图案、莲花等图案。斗拱内侧和内槽斗拱上仍有大量彩画,内容相对简单随意。拱眼壁彩画损坏严重,大多不清楚。奉国寺大雄殿保存的建筑彩画颜色以红、白、黑为主,采用绿、绿、黄等颜色,色调鲜艳华丽,尤其是红、白两种颜色。几千年后,它们仍然保持着明度和纯度,华丽如新。其中,大雄殿内槽的彩画最精致,装饰最丰富,包括十二躯艺术水平高的飞天;大量缠枝花、卷草纹、凤纹等。
奉国寺的彩绘壁画延续了唐代的色彩风格。飞行色彩丰富,变化丰富,主次分明,相互呼应,色彩鲜艳,视觉效果简单。
彩画是中国建筑特有的艺术。由于木材本身的简单色调,不能装饰,同时对保护木材也有一定的作用。奉国寺大雄殿内梁梁支架上的辽代彩画是中国唯一的辽代建筑彩画原址。首先,作为建筑本身的装饰,它是构成大雄殿壮丽风格的重要因素;它的位置和主题恰恰成为七尊室内肖像的背景,与上述群体形成了一组奢华庄重的佛教场景,仿佛进入了一个美丽的艺术世界。
大厅以内槽为中心,前槽为第二中心。内槽的彩画包括十二躯飞天、凤纹、缠枝花、卷草及各种网目纹;前槽包括十四躯飞天、缠枝花、网目纹等。近日,有学者研究,奉国寺大厅的网目纹实际上是佛光纹,与飞天相结合,形成了《法华经》所记天女散花的佛教场景。
原大厅的三面墙上有壁画佛、菩萨和罗汉。东西墙各画五佛,合十佛,都很混乱,但仔细观察,仍然可以识别。佛像坐在莲花座上,背光环绕着云。从云的形式来看,它接近明清时期的绘画风格,但佛像的面部形状具有喇嘛佛像的特点。据推测,它可能是元人画的,反复被后代重新描述,也是一件非常珍贵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