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山西唐代佛教造像的艺术性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繁荣的时代。当时国力雄厚,疆域远及西域,是当时的世界强国。唐朝与亚洲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非常频繁。来自亚洲国家的商人、僧侣和学者不断来到中国,聚集在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大城市。当时,长安是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这样,中外经济文化得以充分交流,文艺吸收外来营养,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文化艺术领域充满活力,取得辉煌成就。
唐代统治者也利用宗教作为思想统治的手段。开国第一年武德元年,祖李渊在京师建慈悲寺。在统治者的大力倡导下,全国建寺造像之风十分盛行。武则天改唐为周,以《大云经》为女主受命的预言,极力推崇佛教。除了唐武宗反佛教,唐朝一代的皇帝都相信和尊重佛教。这样,佛教及其艺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寺庙、洞穴和雕像数不胜数。与此同时,唐唐代,僧侣们不断前往天竺寻求佛法。当他们回到中国时,他们带来了天竺佛像。例如,贞观19年,玄奘从天竺回来,带回摩揭陀等国家的檀香和金属佛像。这些外来艺术品的输入也不断刺激国内艺术界,使唐代佛教艺术酝酿出新的风格。
然而,中国有着悠久的中华文明,其文化固有的同化使得它不能盲目地追随任何外部影响。它必须被消化和吸收,以融入其固有的传统,形成一个新的面貌。佛教艺术从其发展的早期阶段就被接受了。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与融合,逐渐形成了唐代新风格的转变。雕像已基本中国化,进入人们的现实生活,形成了民族化、世俗化的时代特色。同时,由于雕刻技法的成熟,圆刀法的广泛应用,使唐代佛像成熟完美。唐代国力强大,经济繁荣,开元盛世的出现,成为封建文人歌唱后不可挽回的梦想。
随着国力的强大,唐人以宽广的胸怀迎来了灿烂的异国文化,大胆融入了自己现有的传统,形成了以气势壮丽为美的审美思想,在艺术上追求一种自尊、气势恢宏的风格。同时,经济繁荣使物质极其丰富;文化的发展使人们的欣赏和审美兴趣日益增强。整个社会倡导丰富、宏伟、宫殿住宅、食品和服装的奢华,形成了宏伟、华丽的贵族文化。这种文化成为整个社会的消费和审美取向,使文化艺术呈现出宏伟、优雅的面貌。唯我独尊的壮丽与优雅的财富相结合,形成了一种贯穿整个社会生活和艺术领域的时代精神。佛教雕像艺术也充分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特点。唐代山西隶属于河东郡,太原是唐朝的龙兴之地。山西与首都长安仅隔一河,是唐朝防止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的重要屏障,也是守卫北京大师的重要地区。
河东县一直是封建社会初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区之一。唐代,山西佛教极其发达,寺庙遍地,香火旺盛。佛教的发展必然会带来佛教艺术的进步。现存的遗物足以了解当年佛教造像的艺术面貌。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是中国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寺内彩塑佛像是中国唯一的唐代寺庙雕像。群像阵容严谨,塑像手法写实,具有很大的历史艺术价值。天龙山是北齐至唐代著名的佛教石窟,其中第九窟为唐代挖掘,弥勒大像端庄华丽;是唐代最精致的雕像之一。至于寺庙造像,就更是数不胜数多存在于山西各地的博物馆。山西是唐代文化发达地区,所以雕塑艺术的发展属于当时的水平。从现有遗物中,我们可以了解唐代中原佛教造像艺术的水平,体验唐代所追求的宏伟、健康、丰满、优雅之美。
佛菩萨是佛教中最重要的神。佛像和菩萨在佛像中占很大比例。从这两类雕像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一个时代的风格特征,充分反映一个时代的审美品味和审美追求。
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广泛传播,到了唐式走向独立发展时期。并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由于印度佛经与中国的具体情况不同,为了更好地宣传佛教,信任人民,争取更多的信徒,佛教的转变开始了。由于不同的条件条件不同,传教者对佛经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宗派。宗派的出现标志着佛教的中国化。佛经翻译是一种移植,宗派的创立是一种改造,宗派的创造过程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融合的过程。同时,儒家入世思想的融合使佛教世俗化。这样,改造后的佛教终于适应了中国的国情。民族化和世俗化使佛教更具活力和蓬勃发展。
随着佛教的中国化和世俗化,人们从南北朝的出生思想转变为入世思想,从依附神的幻想转变为依附神的生活。佛教艺术已经走向现实主义的创作时期,从南北朝的理想美转变为现实美。唐代的佛菩萨不再是超越世界的非凡神。他们已经走出了甘陀罗的模式,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成为中国人更容易接受、更亲切、更可信的中国神。
唐代佛教的民族化和世俗化显著削弱了这一时期佛教雕像的宗教特征,但艺术的现实和真实性日益增强,佛教雕像艺术进入了现实主义创作时期。在唐代,代特别流行,无论是绘画还是塑造,佛像也不例外。菩萨的塑造主要以贵族妇女为模特。所谓的菩萨就像宫殿的婴儿是对唐代佛教艺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写照。因此,这一时期的佛像和菩萨像是现实生活中美丽形象的再现,是世界人物美的集中表现。
在中国不同的历史阶段,对美有不同的崇尚。唐代社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丰富。此外,统治阶级对美的偏爱普遍提倡环肥的丰满。周的仕女画仕女画,是这种崇尚的最佳表现。佛教造像也是如此。如前所述,华塔释迦头像、李道礼制作的阿弥陀佛造型丰满,身材强壮。沁县南涅水菩萨头像更显丰满典雅。菩萨般的娥眉丰满、细骨丰肌、丰满的姿态是社会倡导的丰美的真实写照。同时,这种丰富也反映了社会的丰富和财富,这是时代在艺术上的华丽和优雅的诠释。这些雕塑家不仅赞美佛陀和菩萨,还赞美盛唐的活力和财富,赞美盛唐文化,赞美时代的美。
隋唐是中国和山西雕塑艺术的全盛时期。佛教的中国化使佛教艺术民族化、世俗化。雕刻技术的成熟和现实主义方法在艺术中的应用,使佛教雕像艺术能够充分反映现实生活中各种美的典型。佛菩萨不再是一张相同的模式脸,而是有不同的外表和魅力,散发出强烈的美。佛教造像体积大,气魄宏伟,人物丰满有活力,注重曲线美的表现,体现了唐朝追求气势磅礴、形象华丽、坦率真诚的时代精神,也体现了宏伟典雅的时代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