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2800年 还原明清建筑形态的精炼
唐代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几乎赢得了人们对古代建筑的所有赞誉。过去的建筑历史研究人员经常因明清时期单一建筑艺术性的下降而贬低明清建筑。事实上,明清建筑不仅在创造群体空间的艺术性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而且在建筑技术上也取得了进步。砖石在明清建筑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砖石结构的快速发展。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是明清时期最好的建筑作品之一。有价值的是,这个建筑群仍然非常完整,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建筑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仍然居住在城市居民中。
引起世界关注的明清建筑群
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平遥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一段时间,这个内陆小镇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义吸引了世界的关注。从那时起,人们开始关注活明清建筑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建于公元前827~前782年的周宣王时期,为西周 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明初,为了防御外国南扰,修建城墙。康熙皇帝西巡经平遥,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修建了四面大城楼,使城市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将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隔成两个风格各异的世界。
砖木结构和窑洞洞式建筑为主
明清建筑突出了梁、柱、檩条的直接结合,降低了斗拱的中间层次。这不仅简化了结构,还节省了大量木材,从而达到了以更少的材料取得更大建筑空间的效果。砖石也广泛应用于明清建筑,促进了砖石结构的发展。在平遥古城2.25平方公里的城市里,有为数不多的传统民居建筑,共有3797个四合院。这些四合院由几套庭院组成,轴线清晰,左右对称,层次分明,外雄内秀,沿中轴线。中间分为短墙和垂花门楼,形成日和眼字形的基本布局形式。
这些住宅建筑保存完好,很好地展示了明清时期以砖木结构和洞穴建筑为主的建筑群。华丽的绘画、精美的木雕、生动的石狮、珍稀的墙壁等,无处不在,令人惊叹。难怪平遥被称为:文物宝库,世界李珠 ,真是名副其实。
院内主题建筑主房一般为三五个砖拱洞,前面有木屋檐,柱廊上有复合瓦屋顶,明柱上方有月普栏荷叶,欠板雀更换挂落,屋顶为平顶。有的建风水楼,墙壁和女儿墙多为砖栏;东西厢房和倒座南房均为单坡向内坡的木结构瓦屋顶;街道对面有墙,屋外有石狮、螺栓柱和登马石。保护完好的四合院有400多个,是古城的一大特色。
明清建筑简洁细节繁琐
在建筑方面,以平遥古城为代表的明清时期达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最后一个高峰,呈现出简洁繁琐的形象。由于斗拱比例降低,屋檐深度降低,柱比例细长,不再使用生长、侧脚和卷曲。梁坊比例重,屋顶柔和线条消失,呈现出克制但稳定严谨的风格。建筑形式精致,符号性增强。官方建筑已经完全定型和标准化,清政府颁布了《工部工程作法》,民间有《正式建设》和《园治》。由于制砖技术的提高,这一时期用砖建造的房屋数量突然增加,城墙基本上都是用砖砌成的,使得区域特色开始明显。平遥城墙整体保持了明初的风格,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珍贵实物资料之一。平均宽约12米,平均宽3.5米,周长6.4公里。墙外有护城河,宽度和深度为4米。墙内为土,外为白灰,顶为青砖,内为马道和内向排水通道。墙上有6座城门和门楼,四角各有1座角楼,每隔50米就有72座敌楼,堆口3000多座。据说是孔子有弟子3000,贤人72。平遥城墙保存西西安城墙、湖北荆州城墙、辽宁兴城城墙保存良好,规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