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建筑火灾隐患及保护措施探析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给我们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并存的文物古建筑。但由于天灾人祸等种种原因,近年来我国古建筑损坏程度非常高,其中因火灾而毁掉的古建筑更是比比皆是。因此,对文物古建筑主要的火灾隐患及其防治措施进行探析,对于保护这些标志着国家文明,同时又是全人类共同财富的文物古建筑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古建筑自身的特征以及天灾人祸的原因,文物古建筑起火、失火事件时有发生,这对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构成了很大程度的威胁,并且造成了不可弥补和挽回的损失。好比2005年北京景山寿皇门和河北涉县清泉寺发生的两起重大火灾事故,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意味着这些文化古建筑将永远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可见,汲取以往文物古建筑的经验教训,在探究文物古建筑的特征及其存在的主要火灾隐患,与其容易失火发生火灾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找到文物古建筑火灾的防治措施,对于我国文化古建筑的保护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文物古建筑的特征及其存在的主要火灾隐患
(一)文物古建筑的主要特征
一般来说,我国古代的建筑主要由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构成,多为木结构体系。综合我国古代的建筑来看,现在存留下来的文物古建筑的基本特点是:
1、构造各异,且建筑材料大部分为木制。文物古建筑都有其特殊的建筑学价值,体现在结构和形式的多样和复杂性上。但其中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所用材料全为可燃材料,并且大量的木结构外露,这决定了古建筑容易发生火灾并且火势蔓延很难控制。
2、空间高,跨度大,装饰精致繁缛。古建筑的气势一般都比较宏伟,这就决定了它的内部空间要大,也就是说屋顶高,并且建筑物之间无分割物。同时,古建筑的装饰都极其奢华,往往用窗、花罩、窗棂、隔扇、藻井等填充内部空间,并且对这些构件进行彩绘、镶银子鎏金等。
3、斗拱繁多,榫卯结合。飞檐斗拱是古代阁楼、宫殿和庙宇的常用构造方式。而榫卯的运用又是决定古建筑牢固性的重要条件。
(二)文物古建筑存在的主要火灾隐患
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政府加强了对古建筑的消防管理,但火灾仍时有发生。比如2003年武当山遇真宫荷叶殿发生的火灾将最有价值的3间主殿烧毁。就我国文物古建筑的安全现状来说,文物古建筑存在的主要火灾隐患有以下几点:
1、火灾荷载大,耐火等级低
一般来说,文物古建都是纯砖木或是纯木结构的建筑群,其火灾荷载远远超过我国现行的标准所规定的火灾负荷量。同时,古建筑的各种木材构建,经过经年累月的风干,含水量极低,特别是一些质地疏松枯朽的木材,在干燥的季节或是遇到一丁点的明火都可能燃烧起来,耐火等级很低,火灾危险性极大。再者,古建筑多为群,没有分隔物,防火间距明显不足,而且多为院深墙高,若发生火灾,火势容易蔓延,且燃烧猛烈,难以控制,迅速形成火烧连营之势。
2、地处偏远,灭火、消防设施匮乏
一方面,文物古建筑分布极其分散,且多建在城区以外,有些甚至地处高山深谷之中,地势高且道路不畅,几乎成了消防的空白区,这就导致了一旦发生火灾,城区的消防设施很难及时送达。另一方面,文物古建筑普遍缺乏自防自救的能力,既没有足够的灭火器材和消防设施,也没有训练有素的专职消防员。大多数古建筑通常都缺乏消防水源,既无消防道路,自动灭火设施,也无应急照明疏散或是消防疏散通道不畅等现象,这些都给火灾的扑救工作构成了挑战。
3、古建筑管理体制不健全,用电不规范
由于文物古建筑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效益,因此很多管理部门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往往忽视对古建消防安全的管理。就用电来说,普遍存在“四多”现象,即可燃烧物品过多、电气线路复杂且多、居住老人多、使用明火多的用电不规范表现。有些甚至使用大功率的照明灯具,或是使用明火烧香拜佛,这些都对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构成了威胁。
二、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及其火灾的特点
(一)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
1、用火用电不规范,不慎引发火灾。某些古建筑内,居民使用明火做饭,冬天甚至生起火炉,这些都极易诱发火灾。如1985年4月在甘南藏族自治州拉扑楞寺因灯烛使用不慎而引发的火灾,使大经堂全部烧毁。
2、游人香客用火大意引发的火灾
游客在景区游玩时,因抽烟、烧香而引发的火灾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比如2006年4月在有“道教第一山”美誉的国家4A级风景旅游地平凉崆峒山,因游客不按规范焚烧香纸而失火,不仅造成了惨重的经济损失,也给景区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3、雷击等自然不可抗拒力引发的火灾
从上文对古建筑特征的分析不难看出,“深山藏古寺”几乎是我国古建筑的写照,再加之很多古建筑并未安装现代化的避雷设施,导致古建筑在暴雨天气极易遭受雷击。此外,由于某些古建筑的材质遭受经年累月的风化和暴晒,加之修缮不及时,致使局部发生自燃,进而危及整个建筑群。
(二)文物古建筑火灾的特点
文物古建筑的结构形式和基本特点,决定了古建筑发生火灾时,其火势迅猛、蔓延快。概括起来,文物古建筑火灾的特点有:一是燃烧迅猛,温度高。二是蔓延快,容易“火烧连营”。三是扑救难度极大。四是屋盖先塌,墙柱则后倒。
三、针对文物古建筑火灾的防治措施
古建筑失火,其损失之大难以用钱来衡量。实践中,文物古建筑火灾安全并不是以扑灭火灾为唯一目标,而是应该以最大限度保护古建筑、减少对文物的破坏为首要目的。可见,要想真正的消除古建筑的安全隐患,就需要从火灾防治的这个关键环节入手,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对策,从技术上找到解决的办法,从而切实消除古建筑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1、加强宣传,成立消防组织,并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对于防火的宣传,可以分为内外两条线:对内,可以通过开展岗位培训和发放防火指南等措施来加强景区管理人员的防火意识;对外,要充分利用广播、宣传和标语等手段来对游客进行消防知识的宣传。在宣传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强消防组织的建设,成立相关的火灾防控委员会,确定专职防火负责人和防火人员,并与临近组织的消防组织实行联防协作。同时,还需健全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以此来督促相关人员定期进行防火检查,并且能够积极主动整改火灾隐患。此外,防火委员会还要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以防在发生火灾后仓促、被动应对,延误扑灭火灾的最佳时间。
2、改善消防设施和避雷设施
只有消防设施安放到位了,才能为扑灭火灾提供物质保障。具体来说,一是在不破坏古建筑整体布局的情况下,相应地开辟消防通道;二是安装先进的消防设备;三是利用市政供水管网,创造消防水源,对于那些消防供水管不能到达的地方,可以修建蓄水池来应急。再者,安装现代化的防雷设备,是预防雷击引发火灾的重要举措,对于那些已经安装好的避雷设备,要定期进行检修,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3、规范景区用电用火管理
用火用电不规范这些人为因素造成的火灾,占了古建筑火灾的很大的比重。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规范景区的用电用火:其一,明令禁止在古建筑内使用石油液化气和煤气,使用的炉灶要符合相关规定;其二,对于有焚烧香烛、纸钱需求的寺庙,要确定香烛纸钱焚烧的地点,并制作铁质的焚烧炉,供焚香专用,炉灰等也也要设置专用地进行堆放处理;其三,景区内,要一律禁止吸烟和燃放烟花爆竹,对于明知故犯的游客要进行相应的处罚;其四,古建筑的修缮要使用合格的材质,在施工中也要注意防火;其五,景区内的照明设施和景观灯,不能乱接乱拉,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且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