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仁王庙木结构大殿尺度设计分析
广仁王庙大殿创见年代不明,据碑刻资料推论重建于大和六年(832年)。该大殿主要测绘资料如下: 关于该殿的尺度设计,此前已有“明间十尺”,“材宽四寸”,“叉手与托脚共线”等多种初步猜测,而从此套测绘资料入手,我们先将把这些猜测放在一边备用,暂且从几个可能的比例关系入手。
1.大殿步架设计
两抄华栱跳长660mm,则:
檐步架长/总跳长=2000/660=3.03,与3倍关系的相关系数为99.0%;
脊步架长/总跳长=1100/660=5/3,相关系数100%;
值得注意的是,地盘测量中的梢间尺寸(1360mm)与利用檐步数据核算出的梢间尺寸(2000-660=1340mm)不符,文中并未给出解释。可能原因猜测有测量误差与侧脚产物,此处无法分析。
综上对步架设计作出如下猜想1:
设两抄华栱跳长为a,梢间及进深次间长2a,进深明间长10/3倍a;总进深22/3倍a,前后撩风槫距28/3倍a。
2.举架设计脊步架高545cm,则:
脊步架长/脊步架高=1100/545=2.018,与2倍关系的相关系数为99.1%;
此外根据测绘图引用以往推测,假设叉手及托脚共线,则两架捧节令栱及第二层泥道栱栱身上皮共线(由于有栱身内外侧差别,此共线并不准确);
综上对步架设计作出如下猜想2:殿身按总进深4举1确定举架三角形,确定平槫(基础高a)与脊槫位高(基础高11/6a),再依靠出挑铺作折屋。屋举现状可见较明显沉降(梁身弯曲),由于文献提供数据不全,无法对现状总举1365cm做准确修正。
3.面阔及尺度设计
面阔明三间分别长2950mm与2900mm,无法确定是否存在设计差别。测绘图中注明柱高为3040mm及3045mm,而文中则为288cm,未做进一步解释。
引用以往猜测,假设明间设计尺度为10尺,即营造尺长在295mm左右,在常规唐尺范围内验证得(此处可自行列270~330mm尺长梯度表验证,不展开):
明间10尺(295),次间或为9.8尺(295.9),梢间/进深次间4.5尺(1340→297.8)或4.6尺(1360→295.6),两抄华栱跳长a=2.25尺(293.3),檐步6.75尺(296.3),脊步3.75尺(293.3),柱高10.3尺(3040→295.14)或9.8尺(2880→293.88)。
4.大殿铺作设计按原文:
材宽11~12cm
材高20cm栔高9~10cm
则足材29~30cm,存在恰与一尺吻合可能性;材高处于6.6寸~6.8寸之间,栔高反之;材宽在4寸左右。根据法式及材等其他早期实例,相应材高时材宽应在4.5寸及以上,此大殿设计用材偏窄。一二跳跳长基本相等,略有微调。
汇总如下:
大殿设计营造尺在293~298mm之间,面阔明次间及柱高10尺左右,梢间4.5尺左右,通面阔39尺左右;进深明间7.5尺,梢间4.5尺左右,通进深16.5尺左右。举架设计以通进深为基准作4举1坡线确定平槫与脊槫位,自梁背身起至脊槫下合总举高约在4.8尺左右(按通进深/4+一材),依靠铺作出跳实现折屋;铺作总出跳2.25尺,两跳跳长基本相等;前后撩风槫距21尺,大殿用材材宽4寸左右,足材1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