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著名景点天坛的建筑文化内涵
天坛位于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街东侧,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祭坛建筑群,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5A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级旅游景点。
北京天坛建于明永乐18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期重建。为明清两代皇帝献祭皇帝,祈祷丰收的谷物。天坛是圆丘和祈祷谷的总称。它有两面坛墙,形成内外坛。坛墙南北圆,象征着圆圆的地方。
天坛的选址
从南到永定门,从北到钟鼓楼,这条贯穿北京的中轴线永远不会陌生。前门、紫禁城三大殿、景山,北京最重要的建筑几乎都压在中轴线上。然而,很明显,天坛的位置有点偏,中轴线向东有点偏。
你知道,天坛和紫禁城一样,建于永乐18年(1420年)。当时,北京没有地坛、日坛、月坛和先农坛。作为北京独特的祭祀建筑群,天坛的位置可以在紫禁城附近选择一个中轴线的显著位置,而不是南二环路。
那么,作为古代皇帝祭天的神圣场所,为什么天坛这么重要的建筑选在南面而不是中轴线呢?
事实上,根本原因不是永乐皇帝和天坛的设计师,而是天空中的太阳。因为根据《易经》的说法,东南方向是宫殿的第三个位置,是太阳的位置,是太阳光最充足的位置,当然,这是建造祭祀天空的最佳场所。因此,天坛被古人选中在北京南部轴线以东的位置。
天坛建筑文化
据史料记载,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仍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朝。中国古代皇帝自称天子,非常尊重天地。
天坛是明永乐18年(1420年)模仿南京形建造的天地坛,与皇帝的天后土一起祭祀。当时是在祭坛上祭祀的。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听大臣们说:古人祭天于圆丘,祭地于方丘。圆丘的人,南郊地上的丘,又高又高,就像天空一样。方丘的人,北郊泽中的丘,从山上下来,象地。
因此,我们决定将天地分开祭祀,在大祭殿南修建圆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门外修建方泽祭地。嘉靖13年(1534年),圆丘改名为天坛,方泽改名为地坛。大祭殿废弃后,改为祈谷坛。嘉靖17年(1538年),祈谷坛被废弃,19年在祭坛上修建了另一座大享殿,24年建成。清乾隆16年(1751年)改名为祈年殿。以后会修复扩建很多次。
天坛以其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和宏伟的建筑装饰而闻名。总面积约270万平方米,分为内外坛。主要建筑在内坛,南有圆丘坛、皇穹顶、祈年殿、皇乾殿。这两组建筑由一条通往南北的走廊丹陛桥连接起来。
外坛郁郁葱葱,周围是内坛,使主要建筑群显得更加庄严和宏伟。还有回声壁、三音石、对话石等,巧妙地运用声学原理,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发展水平。天坛公园是中国最大的祭坛建筑。
外坛墙东南北三面原制无门,西面永定门内街只有两扇门:北门是明代旧的,叫祈谷坛门;南门是乾隆十七年(1752年)增建的,叫圆丘坛门。两扇门都是三个拱门,绿色琉璃简瓦歇山顶。
如今,外坛的北门和东门都是1975年以后建造的。内坛中间还有一个东西隔墙,被认为是圆丘坛的北墙。这个隔墙在两个轴线上形成弧形,向北突出,绕过皇穹外墙,与东西内坛墙相连,将祈祷谷和圆丘分成两个区域。
圆丘坛的主要建筑有圆丘台(祭天台)、皇穹顶(奉神殿、神库与神厨、屠宰亭)等。;祈谷坛的主要建筑有祈年门、大祭殿(祈年殿)、东西配殿、皇乾殿、走廊(附七星石)、神库与神厨、屠宰亭等。
祭坛上的祭祀建筑集中在内坛上,内坛四面设门。连接两个罐子的轴线是一个长360米、宽28米、高2.5米的砖石平台。它被称为神道,也被称为海路,也被称为丹陛桥。这意味着上帝必须走很长的路。
圆丘祭坛和祈谷祭坛供奉祭祀的神只是不一样的。圆丘祭坛供奉神只在皇穹,供奉儒家至高神皇帝(浩天上帝)和皇帝的祖先。此外,东配殿供奉大明之神(太阳)、北斗七星之神、木火土金水之神、二十八宿之神、星星之神、夜明之神(月亮)、云师之神、雨师之神、雷师之神、风伯之神。
祈谷坛供奉神只之地在皇乾殿,也主要供奉儒教至高神皇帝(昊天上帝)和皇帝的列祖宗。
祭天作为人类祈古代祖先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到清末,中国一直举行祭天仪式,持续了5000多年,历史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