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古城:大型古城遗址,古城典范!
商丘古城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绥阳区,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城市。可以追溯到4500年前。姚峰是火神,也就是传说中的火神。商丘的头衔是商人。商丘古城是世界上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堆城三位一体的大型古城遗址。
明朝时,商丘是德府的所在地,也是明清时期唯一保留在中原的府级城市遗址。为了防洪,有了护城堤,护城堤变成了城墙。现存地上的归德府城于明朝弘治16年(公元1503年)破土动工,历时8年,于明朝正德6年(公元1511年)竣工,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现存归德府城之下,同时叠压着明朝弘治十六年之前元朝时期修建的归德府城、北宋时期的陪都应天府南京城、隋唐时期的宋州治所宋城、秦汉时期的梁国国都睢阳城、周朝时期的宋国都城等6座都城、古城。
商丘古城虽然经历了战争,但保存完好,是全国罕见的古城遗存。由于历史悠久,兵祸天灾,古城多次被破坏重建,但范围在南北十里之内。城门为拱券式,至今保存完好。东门称宾阳,西门称帝泽,南门称拱阳,北门称拱辰。四门外有四个瓮城,瓮城各有一个转头城门,北门向西,东门和西门向南,南门向东。因此,古代商丘古城被称为四门八开。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为了防金木相克,古城东西两门相错一条街,东门偏南,西门偏北,与南北轴线分别相交为中国古城中唯一的一个。
商丘古城不仅是历代祖先智慧积累的创造,也是象天法地、顺天应地、取法自然思想的应用。其目的是创造天人协调、天人合一的最佳境界,祈求城市永恒。古城外是土建护城堤,即城郭,圆形,象征天空;内砖墙为方形,象征地。外阳而内阴,阴阳结合是天地相生,使整个城市成为阴阳合一大宇宙的象征,商丘古城也有与日月同在的道理。
鸟瞰商丘古城,外圆内,就像一个巨大的方孔圆钱,寓天圆地,天地相生,招财进宝。古城里有一排排的四合院,93条街道把整个城市分成200米见方的许多小块,图案就像棋盘。在古代八卦理论中,9是最大的数字,3是万物的源泉。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93是一个吉祥的数字。
商丘自成立以来已有近5000年的古城变迁历史。就像活化石一样,它将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布局、特点和建筑规范具有极其重要的典范意义。同时,它也为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历史和相关时期的历史特征提供了极其珍贵的物理证据。
商丘古城的格局是古城的典范。它不仅在中国,在世界其他国家也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是商丘古城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
城市里有原居民,充满市场气息,保存完好的孔庙,见证了科举时代的繁荣。商丘古城东西街在市中心形成丁字形,反映了明末城市建设的特点。城墙、城郭、城湖三位一体,堪称中国古城的典范。
商丘是历史上文化繁荣的地方。汉朝时,梁孝王刘武封地,建造了一座大型园林梁园,即使在唐代,也吸引了李白、杜甫。杜甫写诗称赞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有人说商丘古城是人才之城。从明嘉靖到清初,古城出现了两位大学士、五位尚书、十几位侍郎、巡抚、御史、总兵等,有小归德四尚书之说。
商丘最古老、最盛大的寺庙博览会是塔伯台寺庙博览会,也被称为火神台寺庙博览会。从正月初一到二月初二,持续了一个月零两天,被称为台湾博览会,人们也被称为台湾。它已经从祖先塔伯(火神)的祭祀演变为一个盛大的寺庙博览会,持续了4000多年。
每年农历正月初四至初八,许多参加祭祀和庙会的人都会以敲打木棍、石头、背诵哀悼词等古老的方式为他们添土圆坟,祭祀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台上的人越来越多,香火也越来越盛。到了唐代,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非常盛大的庙会。
据考证,火神台庙会至清代乾隆年间最为盛大。朝台本来从正月初四开始,但路途较远的外省和本省的香客为表达对火神的虔诚与敬意,从头年的腊月便往这儿赶,春节未到,火神台附近方圆几里的村庄上已住满外地的香客。香客们如此虔诚,皆因对火神的崇拜,认为朝拜后,火神会在今后一年里保佑全家平安。
台湾会议有总会,各地都有分会。朝台时,分会首先向总会报到,然后总会安排朝拜时间,按顺序进行朝拜。每个分会朝拜时,只有100多名唢呐演奏者与朝台香队一起演奏。
庙会祭祀是对商先公的尊重,至于祈福免灾恐怕是后人为之,绝不是祭祀之初就有的。按照中国传统,祭祀的一定是他们的祖先和他们尊敬的人。圣伯台庙会祭祀活动历史悠久,几代祭祀者必须与要祭祀的人有内在的必然联系。直白地说,古代商人、商部落的人及其后人对商先公的尊重和感激。据研究,来到汕头伯台祭祀的香客大多来自商丘周围的苏、鲁、豫、皖,而这些地方的人大多属于历史上商族、商部落、商国的殷商遗民或后人。
商丘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A2011年3月29日,大运河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商丘古城进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名单。2016年2月,商丘古城被评为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